李倓 作品

第233章 李倓:沒有可以搶嘛!

  利用先機大賺一筆的意思就是,趁著外面的競爭對手沒有把技術學過去的這段時間,大量地製鹽。

  這種精鹽一旦到市場上,絕對被瘋狂搶購。

  即便不走合法的市場渠道,走灰色渠道,也會被一掃而空。

  灰色渠道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來。

  “揚州製造商行最不缺船。”李倓眼睛已經開始放光,“前三個月,我們能把蘇州、常州、潤州和揚州的大部分鹽替換掉,三個月之後,蘇州民間必然已經掌握精鹽的製作。”

  “三個月之後,我們的產能擴大,立刻進入宣州,宣州即便有人會了,也趕不上我們的生產量,這個時候,宣州還是小,立刻大量運輸鹽北上,去中原,去河北!”

  “中原和河北民間的鹽商要反應過來,並且開始大規模製造,至少要今年年底,即便他們開始製造,也不可能立刻佔領各地市場,我們的鹽只要足夠多,可以賣到明年年底!”

  李倓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劉晏整個人都沸騰了起來。

  這比賣紙還要賺錢。

  造紙用的是竹子,整個供應鏈的符合相比鹽來說是非常大的,需要大規模砍伐竹子,隨後大規模運輸,大規模打漿等等。

  可是製鹽就不一樣了,尤其是海鹽。

  海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在海邊多弄幾個鹽池,把鹽蒸出來,再一遍遍出雜質,就得到了精鹽。

  只要有足夠的人,有足夠的鹽池,要多少弄多少出來。

  弄完後,運上船,沿著運河一路走過去。

  這種質量的鹽,能把傳統鹽商血洗一萬遍。

  這比撿錢還要快!

  “郎君打算賣多少錢一斗?”

  “100文一斗。”

  “十倍於市麵價嗎?”武二郎感慨道,“這樣百姓可能吃不起了。”

  “賣便宜了百姓也吃不起。”劉晏說道,“現在這個階段,與市面價一樣賣10文錢,例如賣到揚州,立刻會被人一掃而空快速囤積起來,坐地起價,百姓根本搶不到這種鹽。”

  “士安說得對。”李倓當場就想給劉晏一個大大的贊。

  不愧是《三字經》裡記載的神童啊!

  這種二十一世紀的經濟現象,劉晏立刻就能反應過來,並且快速做出精準的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