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 作品

第221章 諸位所言,狗屁不通

  要知道,反對建寧郡王的,可不只是顧陸朱三家。

  議事廳內一片死寂,眾人皆是坐定沉默,面色肅然,也不知他們在想什麼。

  “既然閣下說到了德,那何為德,寡人既然倒是願意與閣下好好探討一番。”

  李重然不急不緩地說道:“《尚書·盤庚上》所言,丕乃敢大言,汝有積德。”雲九小說

  這裡是德是指仁政、善行。

  “大王如今因眾人不知真相而有傳言,就一怒抓人,此非德也。”

  “那寡人放了他們,就是德?”

  “大王若放了他們,百姓則心安,使百姓心安,乃是善行,此為德!”

  一邊的元載心中嘀咕著,這李重然倒是能說會道,他正準備說兩句,卻聽李倓說道:“寡人倒是與閣下有不一樣的理解。”

  “請大王賜教。”

  李倓慨然說道:“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

  李唐以道家思想治國,這不是什麼秘密。

  李倓所說的這句話,就是道家思想,出自《素書》。

  傳聞《素書》是黃石公所作,後來傳給漢初的張良。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要順應自然安排,使眾生欲求得到滿足,這才是德。

  至於李重然說的《尚書》,那自然是儒家的理念。

  儒家認為德是仁政,這也沒錯。

  只不過,人有一張嘴。

  “大王此言差矣,若是滿足每一個人的慾望,這天下將會大亂。”

  又一個官員站了出來,顯然是有備而來。

  劉晏掃視一轉,其他人那更是蠢蠢欲動。

  看來這些人此番前來,是準備與大王論道了。

  這揚州大都督可不好當,下面的刺史、縣令並非草包。

  一個個牙尖嘴利。

  若是大王此番論道落了下風,只靠殺人來鎮住場面,即便平穩了局面,也是一時的。

  要服眾,手中還得有大義。

  有了大義,才有了人心。

  “大王,德才仁政也,與欲求何干。”一個體型枯瘦的官員站出來,雖然容貌羸弱,但那雙眼睛卻非常有神。

  “大王是朝廷派到江東來的,更是聖人之孫,太子殿下之子,大王的言行,便是朝廷的言行,大王的仁德,便彰顯了朝廷仁德,大王若是擅殺無辜之人,便是朝廷以威怒笞四方,則天下人側目,雖有怨而不敢言,社稷垂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