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 作品

第220章 乖乖聽本王的話,就能活下去

  “蕭家在江東好好的,比消失,對本王更有利,本王需要一個能做事的蕭家。

  殺雞取卵一時快活,雞殺完了,誰來生蛋?

  再扶持一個蕭家?

  這需要多少時間?

  其中有多大的風險?

  這件事無法評估。

  留著蕭家,只要蕭家聽話,百利無害。

  “田產本王拿來是另有目的,銅礦本王要鑄錢,其餘的產業,蕭家來做,和朝廷做,或者其他人做,有什麼區別?”

  至少現在蕭家做和朝廷做,對於他李倓沒有區別,甚至更好。

  朝廷做,讓誰去執行?

  讓官員!

  那些官員只是給朝廷打工的,他們去做造紙、紡織產業,他們乾的最多的不是把事情幹好,而是想辦法如何從裡面中飽私囊。

  相反,蕭家來做,產業是蕭家的,他們反而會想辦法把整個產業鏈最優化。

  現在對於李倓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擺在面前的錢嗎?

  不是!

  是新政標準化,是產業標準化。

  把標準做好了,產業打通了,還愁沒有錢?

  還愁民間百姓、工匠生產不積極?

  民間生產積極,還愁江東不富裕?

  還擔心北方沒有流民願意過來?

  還擔心以後振臂一呼,沒有人響應?

  把有價值的事情做好,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

  這叫做第一性原理。

  區區一個蕭家,抄了之後,就多那麼一點錢而已,這不是李倓要的。

  既然建寧郡王把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蕭值心中也徹底放鬆下來。

  “大王的心胸比天空還要寬廣,是在下遠遠不及的。”蕭值再一次將額頭貼在了木地板上,他的語氣與之前的恐懼還不一樣,這一次是帶著敬畏。

  他在李倓身上感受到了一種特別的氣質。

  “既然如此,明日你公開配合本王的新政,如何?”

  “需要在下如何配合?”

  “現在所有開荒的田,本質是屬於朝廷的,本王讓每一縣都製作出詳細的田冊,但僅限於開荒的田,接下來本王想要收豪強的田,並且規定揚州、潤州、常州、蘇州四周田不得再隨意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