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拉攏楊慎矜


                 桌案上的香爐輕煙嫋嫋。

  楊慎矜為李倓準備了湯和茶,這是唐人招待客人的標配。

  而且茶在唐代還是稀有之物,即便到了宋代,茶也還是上位者的專項,要到北宋末年,一些有錢人才能買茶。

  至於北方的遼金,茶葉對他們來說,那是奢侈品,許多貴族都吃不到。

  茶葉真正普及,還得到明代。

  李倓是吃不習慣這種湯和茶的。

  “大王說洛陽貨幣的問題嗎?”楊慎矜的語氣立刻就變了。

  “是的,洛陽貨幣。”

  楊慎矜說道:“錢重物輕。”

  這本是朝廷政務,作為大臣是不能和一個皇族子弟談論的,但楊慎矜說了,顯然是提前有人已經跟他打過招呼。

  “何為錢重物輕?”李倓問道。

  他很想說,楊慎矜啊,你就別賣關子了,說直白一點。

  楊慎矜說道:“貨幣不足,物價很低。”

  “有多不足?”

  楊慎矜意味深長地看了李倓一眼,他想說點什麼,但又沒有說,短暫的沉默後,只說道:“自當今聖人登基以來,朝廷年鑄造貨幣數量最高只有33萬貫,朝廷需要貨幣總額數萬兆,洛陽尚且缺貨幣,更別說汴州和揚州那種商貿發達之地。”

  聽楊慎矜說了這個說句,李倓頓時也深以為然。

  後世研究唐史的史學家一直認為大唐有嚴重的錢荒,主要鑄造錢的數量,跟不上商品經濟的發展。

  實際上,到了北宋依然缺錢。

  宋神宗年間,一年鑄造銅錢300萬貫,此後北宋年鑄造銅錢數額都在200萬貫到300萬貫。

  但即便如此,依然無法滿足商品交易。

  所以後來成都一帶才出現了紙幣交子。

  大唐更不必說,年造錢巔峰才33萬貫,恐怕流到民間,對商業交易連塞牙縫都嫌細。

  這就是典型的通縮。

  通縮的局面就是物價低,例如天寶年間一斗米才13文錢。

  這是好事嗎?

  對於有錢人來說當然是好事,可對於農民來說就不是好事了。

  農民根本無法換到貨幣,農民沒有貨幣,就無法享受商業帶來的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