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 作品

第30章 李林甫出手了

  兵部六十名官員能同時全部貪汙嗎?

  這絕不可能嘛!https:/

  你可以說大唐朝堂的官員存在不少貪汙的情況,但你若說兵部所有官員全部貪汙,這個概率極低極低。

  李林甫自己都不信,可偏偏吉溫就用手段,在沒有嚴刑逼供的情況下,把這件事辦成了鐵案,以至於李隆基差點崩潰。

  既然兵部的官員們都能被吉溫玩弄於鼓掌,區區澄心堂那些工匠,對付他們,豈不是小兒科?

  李林甫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微笑。

  但李林甫不知道,這件事他已經落了後手。

  政治鬥爭中,真實的第一手信息至關重要。

  例如韋堅案,如果李林甫不知道皇甫惟明對李隆基說的那些話,他根本就不可能慫恿楊慎矜去跟蹤皇甫惟明,也不可能在上元節那天發現皇甫惟明和韋堅在景龍觀私會。

  如果不知道這些確切的、真實的一手消息,即便李林甫知道皇甫惟明和韋堅站在太子那一邊,他也無從下手去對付太子。

  真實一手信息的快速獲取,以及對真實信息的再塑造,是李林甫權謀的核心。

  前者需要大量密集的眼線,後者需要能不擇手段辦事的酷吏。

  而要掌握這兩者,則需要己身手段的巧妙圓滑。

  正如李倓所料,澄心堂的紙初見端倪之時,李林甫就已經安排人盯上。

  右相的眼睛不僅在宮裡,還在長安,更在大唐。

  想要在如此嚴密的權術操控者下,把自己的成果保存下來,難度是極大的。

  沒點特殊手段,根本不可能。

  在李林甫的慣常思維中,他這些嚴密的佈局,太子李亨根本就逃不掉。

  更別提一個小小的、毛都沒有長齊的郡王。

  可惜他不知道,這一次,有用的第一手消息都掌握在了李倓手裡。

  下午的長安城,一如既往。

  一個約莫三十幾歲的男子,帶著人回了衙門。

  “明公,下官已經查問清楚。”

  坐在衙門裡的長安令柳升看著眼前的顏真卿問道:“如何?”

  顏真卿說道:“是張二保他們帶著人去澄心堂,說甚澄心堂的紙有問題,要澄心堂賠償,雙方爭論不休,便打了起來,那澄心堂的主人姓李,人們喚他小郎君,就是他砍了張二保手下的一隻手,打傷了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