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開國皇帝就這?

  歷史上絕大多數的丞相都做不到這種地步,若是能夠做到,這天下也不會每況愈下,而是穩步提升了。

  王氏內部對人才劃分了幾個層次,能夠治理一縣,讓百姓安居,繁榮向上成為一縣之才,然後是一郡之才,一州之才,以及宰輔之才,最頂級的則是曠世之才。

  這種級別的人才是能夠逆轉國勢,鎮壓天下,完成改革的大才,古往今來,這世上都沒幾個這種級別的人才,甚至就連宰輔之才都少的可憐。

  畢竟按照王氏的標準,宰輔之才,治理國家是要能夠讓國家蒸蒸日上,而不是裱糊匠。

  王玄澤雖然是裱糊匠級別,不對是一州之才,但是也看得出來這些政策的缺陷。

  隋朝問題最嚴重的是稅制。

  因為天下戰亂多年,隋朝頒佈了均田制,整頓了戶籍,但是它的稅制卻極為嚴格,楊堅命人制作了名冊,將百姓戶籍記錄在案,規定所有百姓都必須納稅。

  當然,歷代都是如此,看上去也沒問題,然後均田制,百姓男丁授永業田四十畝,露田八十畝,女子出嫁後授露田四十畝,按照這樣算,一家就有一百六十畝田,遠比大乾時候授田三十畝多了五倍。

  看上去是挺好的,永業田是可以傳給子孫,露田則是死後國家收回,按照這上面來計算,一戶人家需要繳納糧三石,絹二丈、綿三兩。

  認真來講,這個賦稅比大乾時候還低,真要是按照這個執行,這簡直比乾文帝還要賢明愛民啊!

  但事情真是這樣嗎?

  隋朝現在民冊上有五千萬百姓,各地門閥大戶、勳貴豪強隱沒的人口也有兩千萬了,這個時期的門閥世家實力很強,他們掌控大量土地,隱沒人口。

  隋朝國家手中根本沒有那麼多田地來分給百姓,別說露田了,就算是永業田都不夠。王玄澤特意去了解過,中原百姓普遍只有二十畝田地,甚至有不少人是十五畝。

  分配的土地不夠怎麼辦?好辦,田畝不夠就發一個欠田文書,意思就是朝廷欠你這麼多地。只是你一個平頭老百姓敢去要嗎?

  若是如此,也就罷了,可是楊堅為了防止地方官員敷衍了事,規定地方官想要升遷,稅收是第一標準,也就是逼著地方官員收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