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最強走私犯 作品

第1036章 倭寇來襲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危機,他深感責任重大。作為縣城的守衛者,他明白自己的使命是保衛家園,保護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他毫不猶豫地向福建總兵鄭芝龍和朝廷發出求援信函,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和援助。

  這一次,倭寇的行動與以往不同,他們似乎有了更加周密的計劃和準備。往常,倭寇只會對沿海的漁村進行襲擊,而很少會直接攻擊縣城。然而,這一次他們卻大舉進攻,顯然是有備而來。這讓縣城的守軍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和威脅。

  面對這種情況,他意識到必須採取更加果斷的措施來應對。他立即組織起一支精銳部隊,加強城牆的防禦工事,並派遣斥候密切監視敵人的動向。同時,他還積極調動城內的民兵力量,組織起一支臨時的民兵隊伍,以增強城防力量。

  在等待援軍的到來之前,他決定採取主動出擊的策略,以削弱敵人的實力。他派出一支小隊,悄悄潛伏在敵人的背後,發動突然襲擊,打亂敵人的陣腳。這一舉動雖然風險巨大,但也是他為了保衛家園所做出的無奈之舉。

  時間緊迫,他知道每一分每一秒都至關重要。他日夜堅守在城牆上,親自指揮著戰鬥。他的眼中透露出堅定和決絕,他已經做好了以身殉國的準備。

  吳慶,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面對即將到來的戰爭,他決定採取一種非常明智的策略。他下令將城中的百姓們轉移到相對安全的福州,以確保他們的生命安全。而他自己,則選擇留下來,帶領著他的士兵們堅守城池,保衛家園。同時,他還組織了城中的青壯年,作為後備力量,隨時準備投入戰鬥。

  在另一邊,鄭芝龍,一位有著深思熟慮的將領,收到了吳慶的求援信。然而,他卻並沒有立即採取行動,而是將求援信扔到了一邊。這並不是因為他對吳慶的困境漠不關心,而是因為他有著自己的打算。

  鄭芝龍深知,朝廷對於倭寇的威脅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他認為,只有讓朝廷真正認識到倭寇的厲害,才能源源不斷地得到他們的支持。因此,他選擇了養寇自重的策略,即通過讓倭寇在一定程度上發展壯大,來引起朝廷的重視。這樣,他就能得到更多的資源和支持。

  所以,鄭芝龍並沒有選擇援助吳慶,而是選擇了拖延的策略。這種策略的選擇,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而且,倭寇之所以能夠在沿海地區如此猖獗,這與鄭芝龍以及福州的權貴們有著莫大的關聯。

  這些倭寇,他們所搶劫的財物,不僅僅是他們的戰利品,也成為了福州權貴們的財富來源。他們會將這些贓物銷售給福州的權貴們,從而獲得巨大的利潤。這種行為,無疑是對法律的公然挑釁,也是對社會公正的嚴重破壞。

  而這些權貴們,他們對倭寇的行為視而不見,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縱容他們的行為。他們利用自己的權力,為倭寇提供了保護傘,讓他們可以在沿海地區肆無忌憚地進行搶劫。這種行為,無疑是對人民的極大傷害,也是對社會穩定的嚴重威脅。

  因此,倭寇在沿海地區的泛濫,不僅僅是他們自身的問題,更是這些權貴們肆意放縱的結果。他們的行為,讓沿海地區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讓社會的公正和公平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在朝廷的另一邊,他們也接到了吳慶的求援信息。然而,由於朝廷的所有力量都被用來防備李宇的威脅,他們無法抽出任何兵力去支援吳慶。更何況,前往吳慶所在地的路途遙遠,即使他們想要援助,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到達。因此,朝廷決定直接命令鄭芝龍去處理這個問題。

  然而,鄭芝龍並沒有採取行動來阻止倭寇的行為,他選擇了默認。這無疑使吳慶的處境變得更加困難,他所在的地區變得孤立無援,面臨著巨大的威脅。

  朝廷的決定和鄭芝龍的態度,使得吳慶的求援變得毫無意義。他的請求沒有得到應有的回應,他的困境也沒有得到解決。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對抗那些威脅他和他的人民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