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作品

第545章 出訪歐洲(十)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最近我們都在外面吃飯,就在吃飯的時候,從員工通道過來一個人,直接給我遞了一張名片,表示期待我們能聯繫他。”說著,李成鋼已經將名片遞給了何銳。

  何銳接過來看了看,原來是德國舒勒機械公司總經理的名片。這家公司此時還沒有正式在中國開設銷售部門,所以在國內沒什麼名氣。原因很簡單,舒勒機械公司主要是服務德國以及歐洲用戶,其生產的機械設備在歐洲相當有名。

  李成鋼則介紹了最近的事情,法國公司雖然在爭搶與中國合作,好歹中法有直接渠道,各個公司都努力想盡早與中國代表團見面談判。而歐洲其他國家的公司得到消息後抓緊趕到巴黎,力求能與中國代表團見面,需求合作機會。

  講完這些,李成鋼試探道:“主席,歐洲也有非常多的優秀企業……”

  “現在不行。”何銳立刻答道:“合作就得有誠意,法國正期待通過與中國合作來拉動法國經濟。而且現在世界上的產業門類比較少,產業鏈也短,擁有全產業鏈是世界列強的標準配置。以現在的情況,第一年,甚至是第二年,法國都會盡量用訂單滿足法國國內需求。如果我們此時在歐洲挑挑揀揀,會影響我們與法國的合作。”

  李成鋼雖然有些失望,卻也理解何銳的決定,便問道:“3年後呢?”

  “3年後,我們首先看的是我們自己能否掌握了法國的生產設備使用,以及相關的工藝技術。還有,就是能否擁有產業工人以及工程師隊伍。採用更好的技術與設備,對我們的影響微乎其微。我們現在國內的工程師數量,大學生數量,各種技術工種的人數,足夠承接從法國引進的這麼多產業麼?”

  李成鋼稍一思索,腦海裡馬上冒出了現在中國每年畢業的工程專業的大學生數量。即便是東北政府竭盡全力,統一中國後全力發展,現在每年國內加上留學生,每年的大學工科畢業生也還不到2萬。

  法國每年大概畢業4萬應屆工程師,中國的人口規模是法國的10倍,理論上工業規模也應該是法國的10倍,每年應屆畢業生至少40萬。現在中國教育能力,只完成了5%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