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粒子加速器

如果我們也打算利用它去製造約束裝置,必須得掌握更多信息,弱力是費米子……也就是中微子電子等粒子之間的力,它的研究需要藉助對k介子。”

1949年,科學家第一次在宇宙射線的照片中,看到一種奇異的粒子,四年之後,用強大的加速器又人為地獲得了這種粒子,後來把它命名為k介子。

k介子有四種,其中兩種分別帶正、負電荷,記作k±,另外兩種不帶電荷,記作k°、k。

所以稱k-24介子為奇異粒子,其原意是,這類粒子產生的時間非常短,約只有10-24秒;但平均壽命則一般在10-10秒以上,相對來講又很長。

程南開解釋了一下什麼叫k介子,然後才說道:

“k介子,需要通過粒子加速器獲得。”

“而且需要的是非常大,非常高能的加速器,最好比歐洲的lhc(世界最大強子對撞機)還大。”葉長思緊隨其後補充了一句。

“這個過程不能省略,除非我們獲得了最直接的核聚變裝置圖紙以及建造技術,但要是想真正掌握它,還是需要加速器。”

“……”

說到加速器林炬馬上就懂了,基地搞不起。

粒子加速器這東西的耗資太誇張了,歐洲建造lhc花了整整210億歐元,而且這鬼東西維護和能耗極為誇張,啟動一次少則幾億多則十幾億,電功率堪比小型城市。

lhc(大型強子對撞機)直徑8.6公里,周長27公里,比它都大的加速器,真的需要舉國之力才能完成。

所以說當年老楊上書不建議國家搞加速器呢,既沒有收益還極其昂貴,對於那個時候的國家來說實在是耗費國力又沒有回報。

就算國內物價更低,恐怕也至少要投入1000億才能幹成超大的加速器,而航天軍事等方面已經相比原世界增加了幾千億支出,再弄個加速器項目實在是太為難了。

再說了,怎麼說服上面花如此大的代價幹加速器呢?

好在葉長思主動說道:

“這本書的理論價值非常高,我們暫時不需要急著開展聚變計劃,僅僅是前期理論研究就需要不短時間,也用不上那些超出時代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