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著陸

相比於陸地發射場,海上移動發射平臺讓其他人都感覺有些彆扭。

倒是他們對多建幾個海上回收平臺沒有意見,這個投入不大而且週期比較短。

其實謝廖夫本身對這個項目也信心不太足,主要是氣象部門給航發委提供的1到22號颱風實在讓人捉急,不得已提出了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當初借用木卡拉發射場的想法實際上不太成熟,雖然確實可行,但也只有一個發射工位,條件實在有限,意義不大。

但是影響發射的問題也不能不面對,七八個人討論來討論去,終於柯雲提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

“今年我們主要發射的是三號火箭和二號甲型CBC火箭,問題是隻能用瓊州的大型發射場才能發射對不對?”

其餘人下意識地點頭。

“可是各位,我們為什麼要在低維度場發射?”

“當然是為了提高火箭的運力。”

柯雲:“可是,h2m和h2最大起飛重量135噸,新遠二號甲最大運載能力也是135噸,但我們今年的主力發射任務他們的發射重量是多少?”

謝廖夫愣了一下,反應了過來。

“100噸,最多不超過110噸。”

柯雲點點頭:“那麼三號火箭呢,它的近地軌道運力是270噸,發射三個輻條艙加上支架也才100噸出頭,我記得我們上一次發射還是減少了燃料加註發射的。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拓寬一下內陸發射場,這至少比起海上和海外發射場省錢的多。”

葉長思:“內陸發射場……硒昌,不,九泉,那裡很寬闊,運力損失3%到5%左右,我們可以接受,而且那裡有機場,我當年……肯定能起降安1250。

嗯,讓我去考察吧,看看現在發展成什麼樣子了,我對那裡還算熟悉。”

謝廖夫也不得不點頭,他的思維慣性以及聯盟與生俱來對低緯度的渴望讓他犯了經驗錯誤,畢竟拜科努爾那46度的“低緯”實在給聯盟航天留下了深刻陰影。

林炬以旁觀的角度參與了全過程,最後才問道:

“那我們就以要資金為主,技術授權對我們沒用,要多少錢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