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引領

“發言人先生,李偉應該是你們國家最重要的航天員,林炬也是非常重要的公眾人物,他們一起進入太空是否過於冒險?”

發言人:“我們力爭將每一次太空發射任務的風險降到最低,航天本就是一項冒險事業,每一名乘員都要做好犧牲的準備,無論它來自哪裡。”

“時隔13年再次進入太空,李偉的身體狀況還允許嗎?”

發言人:“李偉一直在航天員預備序列中,身體素質完全合格且優秀,所以擔任了本次任務的指令長。”

“發言人先生,讓李偉陪同林炬一起進入太空,是否說明貴國政府意圖向外界表明不會對林炬的人身安全進行故意傷害?”

發言人:“請這位袋鼠記者出去,另外,這完全是一次普通的合作發射計劃,不存在任何額外因素,我們也不會故意危害任何人的生命安全,每一個上太空的人都值得尊重。”

“發言人先生!如果林炬失事了他的財產由誰繼承?”

發言人:“……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

……

“華國飛天第一人再臨太空,李偉:時刻準備著”

“十三年的等待並未白費,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飛行任務”

“傑夫·貝索斯:我將與2名高管參與‘新謝潑德號’首次載人飛行”

“nACA前工程師:進步號航天飛機失事的可能性有多大?”

“網友熱議:導彈能攻擊航天飛機嗎?答案出乎意料。”

一天內兩個大新聞,而且還是在發射前一天爆出,造成了整個世界的轟動。

兩年以來,h1型航天飛機的四架不同改型執行了兩位數的發射任務,不但密集發射而且從未失敗,已經逐漸扭轉了人們心中航天飛機不靠譜的印象。

早就有人開始科學總結過去sts(航天飛機)失敗的原因,最後歸結於當時的部分技術不夠而非本身設計就是有問題,相反,本身來說航天飛機是比較成功的。

以阿美的sts-117任務為例,那一架發射的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重量達到了122噸,而整個組合體重量才2200噸左右,載荷係數達到了5.55%。

這可是將組合體5.55%的質量送入太空,一般的火箭根本做不到,而且航天飛機可複用、固體推進器落海了也能複用,燃料罐也存在複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