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新年


在2018年的年中,裝備6臺nApe的xn90飛船下線,當年進行2次試飛,最早在2019年的1月執行載人登月任務,距離系統的期限只剩6個月,足夠一次意外情況。



保險起見,2016年的目標是完成h2航天飛機的機體設計與製造,先製造兩架搭載液氧甲烷發動機的常規動力型。



因為在今年,新遠正式開始“前進”離心式空間站的建造工作,這需要大型航天飛機進行輔助。



要再製造五枚新遠二號,組成兩發新遠二號甲、兩發新遠二號,前者要專門改裝拿來送h2那130噸的體重上天,以及兩枚新遠三號巨型火箭,也將很快首飛。



今年預算保守投入300億元,資金尚且充足,而且還會密集進行多次載人商業飛行,能賺回來不少。



2月15日,新遠公司兩個基地正式開工。



經過全力擴招,正式入職的員工數量終於突破了3000人,其中400多人竟然都是從國外回來的,被新遠公司所吸引入職。



很多人都是在年末面試通過,開年才正式上班。



再加上從高校借調的人馬,B級基地總算是能夠全力運轉起來,發揮出恐怖的製造能力了。



安德羅夫又往安1250的車間塞進了100多個人,一來就進行兩班倒加快效率,同時派工程師去各個配套企業催促,要求儘快交貨。



他現在要負責多枚火箭、航天飛機、飛機的製造,下面管轄著十多個部門,日程安排的滿滿。



四枚新遠三號的箭體同時進入製造,航天動力部光k380v的生產計劃就是100臺,而且要在3個月內完成,平均每天一臺。



那條碳化硅生產線過年期間生產的4000多枚芯片,一天時間就被各部門瓜分完畢,也不知道是要用在哪裡。



……



六院,長安發動機製造基地。



經過了4個月的奮鬥,yf130設計定型,已經向各單位發去零件要求準備生產。



3月份,進行燃氣發生器與渦輪泵聯試,4月份樣機制造,最遲6月份開始生產第一批16臺yf130。



現在yf130的參數又有了些許提高,雙管推力510噸,比衝294秒,可以讓長征十號的起飛推力達到5100噸,讓航天員返回地球時可以多帶100公斤質量。



在2921工程的刺激下,六院的科研團隊規模擴大到1.5倍,也成功利用未來長征十號的需求建立了發動機生產線,可以量產大推力發動機而不是一臺臺半手工製造,接近了specax和新遠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