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大司馬 作品

第366章諸葛掛帥


                 季漢大司馬正文卷第366章諸葛掛帥《漢紀·昭武帝紀》:建安十九年秋,中祖補詔:“收田租畝八升,可用麥抵。五升麥抵四升稻,十升麥抵八升稻。”

  宿麥想在南方推廣,除了政策的引導,還要從思想上解放百姓。

  如對於小麥有毒論,劉備還特意讓王粲持筆,解釋小麥無毒。表示小麥之毒,多是儲存不善引起,而非小麥本身引起。

  《論麥毒》布露各州郡,儘量讓南方基層百姓能夠清晰認識小麥,而非妖魔化宿麥。

  且說宿麥有毒論,傳播之廣,時間線之長,能離譜到什麼地步?

  唐代名醫孫思邈,言多食麵餅,容易引發外邪入體,從而導致頭髮脫落,小腹發脹,需服用花椒、蘿蔔才能解毒。

  元代名醫賈銘,更誇張表示吃麵中毒後,不僅掉頭髮,連眉毛也跟著一起掉。

  除以上這些人,還有北宋醫學家董汲、北宋科學家沈括、明代學者高濂也都相信小麥有微毒。

  明代醫學大家李時珍,也是認為小麥有毒,然李時珍比孫思邈好些,認為北麥無毒,南麥有毒。

  何以解毒?

  或言食用麵湯,或言食用花椒,或食麥麩,可解麥毒。

  在霍峻眼中,麥毒之說的盛行,除了南方潮溼,不便儲存,容易滋生細菌等因素外。倒不如說是以粒食為主的華夏文明對粉食的不習慣,以及文明的自我優越性。

  粒食,北人食粟,南人食稻。這是華夏文明誕生以來難以磨滅的印跡。粉食這種異端飲食,讓習慣粒食的漢人難以適應。

  較後世人皆能食雪白的大米飯,然缺乏先進技術的古人多是連殼帶米一起蒸煮。小麥若用蒸煮,口感極其差勁,如此自然不被先民所看重。

  以至於南宋末年黃震曾言,‘厭賤麥飯,以為粗糲……聞有碎米尚付豬狗,況麥飯乎?’

  為何如此?

  多因南人能食稻米,其產量比粟高,即便不能食稻米,也能食用魚蝦、野蔬之物。

  為何北人不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