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大司馬 作品

第304章耳目之重

  隔著三四里地遠,史敬貓在灌木林內,觀察這股從淮北而來的曹軍。卻見這股曹軍於河畔紮營,軍士拎著水桶汲取河水,輔兵持斧頭在周圍砍伐木柴。

  “什長,敵將姓吳,按營寨數目來看,人馬約有萬人左右。”身形矮小的李二,從灌木叢中冒出,說道:“應是東海太守吳敦及其兄吳靖,未有孫觀、臧霸二人。”

  “快走!”

  史敬又瞄了幾眼營寨,說道:“敵寇應是支援合肥,當迅速報至都督。”

  “諾!”

  斥候者,需為人機敏,耳目出眾,膽大心細,能識算數。行軍打仗,無斥候,大軍則無耳目。愚鈍之卒,安能勝任大軍的耳目?

  古代軍隊營寨,凡正常營帳長一丈六尺,可容納十人。萬人大軍以十人為一營,則有千營。

  然計千頂營帳又怎會快?

  實際上軍營中又常樹有旗幟,利用旗幟與營帳,常能較為快速的統計出敵軍人數。當然,敵軍撤走遺留下來的灶臺,也能推算出人數多寡。

  行軍打仗雖看似虛無縹緲,但實際可以看作一門科學。

  當吳敦、吳靖兄弟二人率軍士就地紮營時,當日史敬便吩咐善於奔走的斥候,將徐州兵卒的消息送往合肥大營。

  善奔走者,於斥候而言,也是必不可少,軍情如火,怠慢不得。淮陵自合肥兩三百里,斥候乘馬星夜兼程送信,不足兩日便將情報送到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