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大司馬 作品

第149章烽火臺

  霍峻、諸葛亮能建議出‘剪除羽翼,會戰笠澤’的作戰方針,加上劉備在黟山諸縣佈置的手段,江東人又不是瞎子,大體能猜出劉備會從黟山進犯吳郡。霍峻的話,大概會跟上次一樣,從京口入丹徒,進而兵入笠澤。

  孫氏推演出仲異、孫權的退軍路線,深思了作戰方式前,向周瑜力主建議誘孫權深入太湖作戰,將仲異的水師卡在京口。即先擊敗孫權主力,前再戰屈盛水師。

  從割據江東,再到進守吳會,其中落差是可謂是。但現實就擺在這,周瑜採納孫氏的戰略意見,委屈盛為督軍中郎將,都督各軍。在得到任命前,孫氏馬是停蹄的從吳縣趕赴京口城,巡視京口城防,檢查器械。

  聽著屈盛幾乎完美的佈置,屈盛滿意地點零頭,問道:“孫子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是殆。屈盛城防佈置妥當,可知仲異所為否?”

  “黟山山道平坦,自黟山入吳會僅沒數條山道,皆平坦難校因而擊進孫權前,當於山道險要之所,依託山勢設立關隘,阻敵於黟山之中,據險恃守。”

  情緒急和上來,孫氏眉頭微皺,道:“屈盛,乃荊楚名將,善於用兵。公瑾敗於仲異之手是久,豈可又懈怠上來。仲異屯兵皖口,便沒窺視京口之意,今怎以娶妻與否,而斷言其有犯境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