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悲歌 作品

第1528章 圖片社交

文字社交至少得認字,短視頻社交連個幼兒園小孩都能玩。

國外的圖片社交產品,當然就是大名鼎鼎的instagram了。同期國內也出現過一批圖片社交產品,很多做得不錯,都成功上市了。

可惜後來都無法繞過qq和微信的壁壘,都死掉了。

為什麼國外的能存活?國內的活不下去?

過去的周不器,經常是從產品的角度思考,比如國外有互聯網的公平性原則,任何互聯網巨頭都不能封殺instagram,國內的圖片社交軟件卻沒有這樣的待遇。

可這只是表面現象。

跟社會文化也有關係,從這一點上來看,中日韓這種儒家文化圈都差不多,叛逆性不夠,服從性太多。

其實國內在八十年代的時候,也出現過一波的叛逆潮,從那個時代的、詩歌、電影作品中的藝術性就能看出來。

那個時期,學校班級裡的同學談音樂,聽說你們都喜歡羅大佑,我就偏不稀罕羅大佑,我喜歡崔健!我跟你們都不一樣,所以我才牛逼。要是一個班級裡都喜歡羅大佑,只要兩個同學喜歡崔健,這倆同學就會心心相印,有一種同道中人的成就感。

後來就不行了,文化風氣變了。

一個班級裡,要是大家都喜歡羅大佑,別人就不好意思喜歡崔健了,覺得自己太另類不合群,就要跟風從眾隨大流,那種叛逆的、追求個性的精神已經沒了。

就像後世中的qq和微信。

成年人更喜歡用微信,少男少女想離大人們遠一點,就更喜歡用qq,這其實也是一種叛逆,卻是年齡上的叛逆。等他們長大了,進入社會了,也就漸漸地拋棄了qq,使用起了微信,叛逆的精神被同化了,叛逆的稜角被磨平了。

歐美不一樣,叛逆精神是一種社會主流,不會隨著年齡而改變,像喬布斯、比爾·蓋茨、馬斯克這種都是一輩子的叛逆者,甚至叛逆到男人是女人、女人是男人的社會認同。

移動互聯網時代,歐美地區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款新的爆款社交產品。究其社會原因,就是舊的社交產品用戶群體已經固定了,年輕人不想跟那些人用一樣的產品,就紛紛去追捧新產品了。

可這種文化卻沒法進入中日韓。

國內且不說,qq和微信是翻不過去的兩座大山。可韓國和日本怎麼回事?這倆國家可沒有qq和微信,也不允許互聯網巨頭去封殺競品公司。

很多在歐美很火的社交產品在韓日火不起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韓日年輕人的從眾性也很強,不想標新立異地表現自己,所呈現出來的社會生態就是穩定、安居樂業,不像歐美那樣天天地罷課罷工遊行鬧事。

就像把野豬關進豬圈裡,野豬要天天往外跑。把家豬關在豬圈裡,家豬不是吃就是睡,便於管理。

這就是儒家禮教給周不器以及比他更高層次的這些社會結構塔尖上的這些人帶來的最大好處,用戶已經被社會文化馴化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