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最優解


  看到周靜有些疑惑的表情,牛麗繼續說道:“唐雪燕能憑老闆三首歌晉升一線,那是因為背後有仙音。如果是在松鼠,需要多少首歌?估計二十首都不夠吧?”

  不信你看老闆,雖然是新人,但他發的十五首歌曲,哪一首不經典?可結果如何?在質量上我覺得完全可以秒殺這一年所有歌曲的《十年》,下載量還沒有五百萬。而圍脖上,老闆的關注度連兩百萬都沒有,這裡面還包含了無數黑粉,最核心的收費粉絲,才三千多人。

  現在是流量時代,沒有體量就沒有足夠的推廣渠道,就沒有能力維持或持續擴散熱度,那想殺出一條血路,只有用數量硬頂。但老闆有那麼多的靈感嗎?精力能維持這樣持續的消耗嗎?”

  聽完牛麗一長篇的剖析,周靜和桂妮娜都沉默了。

  徐松也贊成。

  在娛樂圈大環境上,大娛樂時代的天球和地球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比如說,在資源投入和收益這個比例上,天球是遠遠低於地球的。

  簡單來說,如果地球資源投入和收益的比例是1:10,那天球就是1:5,或者再低一點。

  為什麼呢?

  拿華語歌壇來說,最鼎盛時期是在2000年,那是老人依舊在,新生代也有能力接班的時代,市場被激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因為需求旺盛,所以在接下來的2001年,歌曲產量創造了紀錄,一年一共產出了114.5萬首新歌,同比增長53.1%,意味著每27秒就會誕生一首歌。

  可是這兩年,我們只說歌名,不要求聽過,有多少人知道500首歌?又有多少人知道超過1000首歌?

  大眾知道的,和產生的,連零頭的五分之一都沒有。

  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神仙打架,好歌太多,反而讓歌迷的選擇範圍相對變窄了。他們只去聽最有名的歌手和最有名的歌曲。

  而什麼是最有名,除了質量,不就是渠道造就的嗎?

  再拿2007年的《青花》和《青花瓷》來說,前者質量真的差得來只能在周傳雄的粉絲圈裡流行嗎?如果真是質量問題,那2019年又為什麼會翻紅,被廣大歌迷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