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司馬黃巢 作品

第108章 對陣兵家

  “各位道友,你們只知道自己保家衛國,可曾想過你們所認為的保家衛國,天下百姓如何想?是他們想要的嗎?”

  “。。。西山舊將久不服,高據巉巖最深谷。絕繳孤懸楚蜀間,中原已一無秦鹿。何妨棄置守其疆,以逸待勞俟窮蹙。一旦張皇大用兵,仰攻四面如緣木。轉輸驟檄百萬人,風雨雷霆驅比屋。正是蕭莆寒食時,長沙一路從軍哭。拋田應募五千餘,頃刻民間空杼柚。大吏轟轟小吏愁,奸胥更喜剜民肉。紛紛鬻子嘆仳離,我亦沾襟遣童僕。此去死生那得知,更番且喜還家速。僕伕垂淚向我言,人力如今賤如犢。西山上天下及泉,負挽步步石磨腹。烈日炙頂渴欲僵,百錢買漿才一掬。搖足便墮萬丈崖,死者還遭勾攝牘。泣談未了催檄來,增夫更餉巴東陸。巫山三峽又崎嶇,魂魄初收豈堪復?吁嗟再遣誠萬難,髓竭膏枯慘心目。謂天蓋高胡不聞,六月炎炎書此竹。”小說

  “。。。夫草數千萬,長驅解荊襄。賣牛賣兒女,賠絕賠逃荒。無計能活口,移徙走他鄉。所以五十都,都都鮮全莊。於中逃最多,東鄉與坊廂。伶俜幾孑遺,鵠面而羸尪。我聞父老語,淚下沾衣裳。願言勤撫字,拯救此一方。”

  “。。。而虜兵督挽運,丁夫死者積崖谷,益峻法驅里民,三千里外諸軍負挽,披蓑笠,緣絕峭壁蟻行,延綿彌望不絕。”

  “多行不義,必自斃,據說,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而勝利者是不受審判的,當勝利者躊躇滿志的時候,被征服,被奴役者們,自然只有忍氣吞聲,不可能去審判他們。

  然而,歷史是公正的,即便過了幾個世紀,雲霾散盡,昔日的統治者隨時都有押上被告席的可能。

  各位道友,你們隨意起兵戈,動不動就是自己是保家衛國,敢問一句,這就是你們所要的家與國?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句一出,震動了不少強者,讓他們陷入沉思,而更多的強者,認為是戰爭之罪,不在己身,天之命數也,他們更多的是憤怒,怒不可遏。

  “哈哈哈!黃口小兒,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既然興亡百姓皆苦,何時才是極樂?”

  “豎子,沒有我們在前線捨生忘死,斬殺敵人,哪來你在這裡大放厥詞,口出狂言,生在將士們以鮮血染紅的和平家園,卻在這裡汙衊那些忠心耿耿的英魂。豎子,你的良心,被狗吃了?”

  “不過是逞口舌之快,無病亂呻吟,小娃兒,紙上談兵者,至少還知曉將士們的艱辛,懂得如何減少他們的傷亡,為我聖唐一族多留一絲忠勇。。。”

  出聲者越來越多,大部分來自於兵家,也有不少縱橫家、名家的強者加入討伐行列,自然也有與風水一般,認為戰之罪,非天之過,而在人為者,但願意出聲者,寥寥無幾,被風浪所掩蓋,掀不起半點浪花。

  “伏道友,你是那小子,會如何應對此局?”討伐聲越來越盛,而風水只是靜靜的看著,如老僧入定一般,沒有任何言語。

  “靜待!以那小娃兒的性格,不出則已,一語驚人。讓那些跳樑小醜,囂張一時吧!”

  “哈哈哈!有理,有理,那就期待那小子破局之舉吧!”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夫主將之法,務攬英雄之心,賞祿有功,通志於眾,故與眾同好,靡不成與眾同惡,靡不傾。治國安家,得人也,亡國破家,失人也,含氣之類,鹹願得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