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有得有失


                 要說老江湖跟他這麼談生意,他一點都不奇怪,可偏偏陳興邦看著年紀不大,說話卻這麼老到。

  而且他跟自己談生意的方式也不一樣,從一開始進來就讓自己挺順眼的,全然不反感。

  能做到這一步可不容易!

  他有一種感覺就是眼前這個年輕的年紀不大,但好像做生意做了很多年了,難道說他從小就開始這樣跑生意?

  那也不能,這做生意放開才多少年?

  他認真的考慮了一下,然後問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我想知道一下你這些東西進貨價是怎麼樣?批發價又是怎麼樣?我能賺多少?”

  做生意的人嘛,說來說去都是利潤的問題,就是能賺多少錢的問題,只要賺的錢夠多,那他們就能幹。

  畢竟賺錢的事情誰不願意做呢?

  “周老闆,您看我們現在的包裝是這樣的分為250克以及100克小包裝。我給你的就是這種小包裝的,100克的產品。”

  “100克的產品,我們這邊的出廠價是2毛3。250克產品,我們這裡的出廠價是5毛錢。”

  其實按陳興邦之前出貨的價錢500克是一塊五,要平均算下來的話,陳興邦現在還算是稍微降了點價錢,主要一個是原料便宜了很多。

  他現在買土豆不是向供銷社買,可以去別的地方買,而且大批量的買原料就更便宜了很多。

  現在謝一正更是找到了供應商,大批量的買進土豆成本只需要在5分錢,甚至還能更低。

  其次,批量生產與那種手工式作坊的生產,從成本上來說降的會比較快,也會比較多,哪怕是加上其他的廠房人工水電這些損耗還是會降低成本。

  再有一個原因,當你的成本降下去之後,你就要最大限度的去降價,把一些之前不可能買這東西的客戶拉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貨鋪出去,只要量足夠大,自己能賺的錢就夠多。

  “您從我們這邊拿貨,然後再給銷售端拿貨,我們給您的建議是加價30%,也就是說當我們的價錢來到2毛3的時候,您可以往上面加30%拿給終端銷售商,這麼一算,加下來大概也就是3毛的樣子,這中間您就是7分錢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