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浪漫 作品

第237章 海神會(4)





商船依約在清晨出海了,此處暗礁少,不畏在光線不足時出航。




船行了一段路之後,有人驚呼:“好大的魚!在船尾呢!”




“是鯨魚嗎?”有人問。




鯨魚遨遊四海,會在這片海域現身並不離奇,事實上,鯨魚還常游來此地的。




但他們見到的不是鯨魚。




“不是鯨魚啦,”資深的老水手接腔道,“鯨魚的尾巴是平的,這條是魚,尾巴跟身體是在同一個面上的。”還用手掌比劃說明。




雲空也捱到船尾去,跟一眾水手們擠著觀看,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果然有一尾大得驚人的魚在緊跟船尾,身形跟商船差不多大小。




“我有注意到,”掌控船舵的水手說,“它從一開船就跟著了。”




大魚忽地把頭伸出水面,吐出一道水柱。




“哪!是鯨魚!”有年輕水手乘機反駁老水手,“會噴水的!”




“鯨魚在頭頂噴水啦。”不待老水手回應,已經有人提醒年輕水手。




當大魚舉頭出水時,雲空看清楚了,大魚圓滾滾的大眼似乎在盯住他,似乎是刻意觀看,好確定雲空是在船上的。




“翁波!”雲空心中忖著,翁波的原形果真是魚!




這也說明了水神和陸神的不同。




水能攜帶訊息,因為訊息溶於水。




但若水的容積太大,訊息就會被稀釋得無法辨識,因此許多鬼神不敢欺近大海,頂多乘風乘雨從空中移動。




除非水神本身就是源自水的生物,保有個體的獨立性,不怕被水稀釋。




說到這點,雲空又困惑了……




渤泥的社會比較原始,他跟蕃人接觸時,都會探聽當地的傳說,尤其梁道斌的妻子甘布絲,懂得很多族裡的禁忌和傳說,她說每個女孩嫁人前都要學習的。




甘布絲告訴他,他們族人鮮少前往的內陸有大河,如果要去大河捕魚或航行,必定要先得到“譚必押”的允許,否則譚必押會暴怒,要是冒犯的情況嚴重,不但人會送命,還會引發洪水摧毀田地,造成饑荒。




“譚必押其實是什麼?”




“是那伽。”




那伽就是梵文的“龍”。




渤泥蕃人除了有自己的神話系統之外,信奉自然萬物有靈,也長期被印度的婆羅門教影響,所以有部分語言源自印度文字。




回頭說說雲空困惑的是什麼。




渤泥的水神是龍、是魚,十分合理。




中土自古也有龍神、蛟神、蚌精、魚精等在湖、河、海諸水區出沒,也很合理。




但若人死後的鬼神成為水神,本非水類,難道不怕消融於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