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早朝上的拉扯

 “標兒啊你看,這朝廷在咱的手中,烏煙瘴氣的。你是不是可以……” 

 朱標頭皮發麻。 

 要是老頭子用別樣的口氣說這番話,或者是直接收拾他一頓,他都覺得輕鬆不少。 

 可現在…… 

 一旦答應下來,那就意味著跳進坑裡了,一時半會兒出不來。 

 要是不答應呢,滿朝文武會有意見的。 

 畢竟現在的情況就是,他是大明的希望。 

 沒了他,一切都不可能的。 

 朱元璋的目光很平靜的落在朱標身上。 

 隨著朱標的沉默,其他大臣也看了過來。 

 大家都在猜測,這種時候朱標為何會沉默,這個問題很好回答的。 

 在沉默了好一會兒後,朱標深深的嘆息,走出來,對著朱元璋拱手道:“回父皇,這段時日朝廷雖說事情有些許複雜,感覺也不是很有條理,可大明本就是父皇辛苦多年才建立的王朝,怎會有錯?做不好也就罷了,改正也就是了。兒臣願意盡心盡力的輔佐父皇,讓大明煥發新的生機。” 

 朱元璋:…… 

 他的臉黑了。 

 這臭小子,竟然不跳坑啊。 

 哼,就算你不跳坑,咱也有辦法收拾你。 

 “行啊,那標兒說什麼咱做什麼就是。” 

 朱元璋笑著應下。 

 “那這吏考……”隨即朱元璋就給朱標提了一個難題。 

 這吏考一旦納入律法,便要同科考一樣,三年舉行一次。 

 如此一來,天下士子可三年內有兩次機會。 

 一次難,一次易。 

 對於有志向的士子而言,絕對是好事。 

 但也僅僅是對於士子。 

 每次大型考試,都要出動不少朝廷中人。 

 各個環節,更必須要好好把關,不可有缺漏的地方。 

 作為統籌者,在考試舉行的那幾個月,焦心的事一件接著一件,不曾斷絕。 

 然,即便是吏考出了成績,也會有別有用心之人,通過其他渠道來得到些許好處。 

 可以說,這吏考,和科考同樣重要。 

 這些朱標不是不知。 

 此次的事,對他來說,已經有了一個成熟的計劃。 

 “翰林院夫子,胡可知大人可作為吏考的統籌者,命,士大夫。試題則由翰林院眾多學子共同定製。但因吏考與科考有所不同,吏考的題可著重於禮法,律法對大明穩定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