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6 章





累倒在案上。




“不會。”他明白她的意思,“有你在,有縝兒。”




前世他孤苦一人,母親、妻子都離他而去,只覺得活著無甚意義,如同行屍走肉,只想著將大周治理好,不辜負幼年時皇兄的教導。




他的那位皇兄,是大周最完美的太子,賢德優秀,對兄弟友愛,尤其愛護他這個嫡親的弟弟,他從識字伊始,都是先太子所教,對這世間的認知,也是先太子教給他的。




前世的他活著,只是為了大周而活。




今世他有至親的母親,有至愛的妻子,有傳承他血脈的兒子。




他的妻子是個聰慧之人,可以幫他一起治理這個國家;等兒子長大後,會有兒子幫忙,他不會再累死在案上,不會重蹈覆轍。




陸玄愔喟嘆一聲,真好啊!




他從來沒有這般感謝命運,讓他們能重來一次,縱使是百世換一世,他亦不悔。




重來一次,他會做得更好。




-




國喪過後,便是登基大典,接著是封后大典。




元康帝駕崩前,當著滿朝文武大臣和宗室的面,立下了遺旨,傳位於第七子雍王。




沒人知道他當時怎麼想,為何會選擇將皇位傳給雍王。




雍王生來有疾,所有人都將他排除在皇位之外,以為他最多隻能當個親王,或被新皇忌憚,不得善終。




後來雍王的兒子被封為皇太孫,眾人又以為,他作為皇太孫的親生父親,最多便是當個攝政王。




或許攝政王也輪不到他,畢竟皇帝身體硬朗,看著還能再活個十幾二十年。




哪知道世事無常,皇帝中毒,命不久矣,皇太孫還未滿週歲。




或許這也是皇帝選擇傳位雍王的原因。




雍王是所有皇子中手裡有兵權




的(),又有平定榮親王叛亂之功2()2[(),還有賢王和定王支持,皇帝除了選他,沒有第二個人可選。




在場的文武大臣自然沒有一個出聲反對。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不能。




元康帝僅剩的三位皇子中,以雍王為嫡長,身份天然就符合繼承人的標準,更不用說他手裡不僅有兵有人,且餘下的兩位皇子——定王和賢王亦以他馬首是瞻,紛紛表示支持他。




這讓朝臣就算想投靠定王或賢王都沒辦法。




有朝臣私底下去接觸過定王和賢王,試探他們的態度,哪知道這兩人態度都是一致,表示那位子除了雍王,沒有人能坐上去。




甚至他們還給出一個非常有力的理由:雍王是皇太孫的生父,皇太孫的生父不當皇帝,誰來當皇帝?




話是這麼說沒錯,但別忘記了,皇太孫可是被過繼出去了啊!




然而禮法其實是為皇權服務,必要之時,禮法也要為皇權讓步。就算過繼出去,也沒人能說皇太孫不是雍王的兒子,是吧?




過繼出去,不也能要回來?




定王和賢王的態度太過堅定,讓那些想反對的大臣絲毫沒辦法。




就算他們想拿雍王有口疾的事來反對吧,但先帝都留下遺旨,他們還能抗旨不成?以雍王手裡的兵權,這偌大的京城都落到雍王手裡,誰敢反對?




相比之下,這口疾的缺陷反倒不算什麼,此時也沒人敢拿這事來反對什麼。




無人敢反對,加上定王和賢王的大力支持,陸玄愔登基之路十分平靜且順利。




直到封后大典結束,一切終於塵埃落定。




褚映玉成為大周朝的第四任皇后。




封后大典後,褚映玉正式搬進坤寧宮。




至於先帝的后妃,則和皇太后一起搬到西苑那邊,這些后妃一走,整個後宮彷彿都空了一大片。




得知皇太后要搬去西苑,褚映玉和陸玄愔是想要挽留的。




皇太后卻笑著說:“西苑那邊清淨,適合休養身子,哀家的身體不好,不如和太皇太后一起去西苑休養,也好陪陪她老人家。”




說這話的時候,皇太后神色有些複雜。




她怨恨先帝,對太皇太后卻有幾分愧疚的。不管如何,先帝會死得這般早,也是有她的推動。如今先帝去了,太皇太后因為先帝去世悲傷過度中風,半身不遂,她作為兒媳婦的,怎麼能不好好地照顧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