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儲君之議

 入夏的天氣中,唯有雨後晴空最是宜人。 

 站在咸陽宮高臺上的秦始皇的心情卻不怎好。 

 隗狀去世,給他留了一個難題。 

 初聞此噩耗的時候,秦始皇便打算以諸侯之禮葬之。 

 但其隱晦提到了關於大秦儲君的事情,讓秦始皇心有不悅。 

 這幾日以王綰為首的眾臣多次來朝,顧左右而言他,說的是葬禮,可在秦始皇耳中全都是暗示。 

 陛下啊,您怎麼還不立儲君啊! 

 今早梳頭,又有幾縷白髮。 

 就連歲月都開始催促他了。 

 若是以往,他肯定會大怒,會呵斥群臣。 

 可是現在他的心中也有糾結和不安。 

 儲君當然可以立。 

 可是他有了皇帝的稱號,儲君當用什麼稱號。 

 有了儲君之後,有當讓其有什麼權力? 

 外戚,群臣的關係又當如何處理。 

 等等等,都是問題。 

 國內尚未安穩,他不想因為儲君的事情,讓大秦內部再出現分裂的問題。 

 稱號只是一點。 

 還有他內心的牴觸,以及一點私心。 

 從前不喜扶蘇,因為其母並非他心儀之人。 

 那是華陽太后給自己安排的政治聯姻。 

 是牽動他的線。 

 他當然不是傀儡。 

 華陽太后死後,自己便對她遺留的勢力展開了清洗。 

 這條線,自然就會被冷落。 

 外戚的勢力讓他心驚。 

 他不想在讓自己的傳人有這種牽制。 

 在眾多兒子之中,唯有一人沒有如此背景的。 

 那便是胡亥。 

 他偏愛此子,終年將其帶在身邊,又將最信任的臣子當他的老師。 

 胡亥很像自己,而且沒有自己幼年那種遭遇,其對法家學問掌握很快,可能會是一個很好的繼承者。 

 最起碼之前自己是如此認為的。 

 可是一切的從泰山封禪後改變了。 

 他低估了趙高對權力的慾望,也低估了扶蘇的孝心。 

 更低估了世事的無常。 

 如此可以立儲君嗎? 

 秦始皇有些糾結。 

 因為他覺得自己仍然年富力強,這幾年也開始了調養身心,活過五十應當不難。 

 另外王守陽的出現讓他覺得自己應該有更多的事情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