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言與山風

 沮水環繞著橋山。 

 山間柏木映襯,一眾人沿著先人所遺石路,緩緩登臨。 

 “自靈公以來,已有二百餘載,這些山路也確該修繕一番了。” 

 秦自靈公祭祀黃帝以來,歷代帝王皆有祭祀。 

 這位上古的王者,給了地處偏僻的秦國很大的力量。 

 無論六國如何稱呼秦國,也不能否認,秦國這片土地,曾經是先賢們生活過的地方。 

 “比去泰山時好走。” 

 李斯想起了去泰山祭拜的經歷,說了這麼一句。 

 其餘人都笑了起來。 

 “從虞、夏、商、周自秦以來,這裡祭祀從未絕斷,泰山自不能比。” 

 說話的王綰,雖然老邁,但他毅然要登山祭奠。 

 眾臣皆都穿著禮服,浩浩蕩蕩,雖山路難行,所有人的心情卻很不錯。 

 畢竟這次祭祀有很多事情可以跟老祖宗炫耀炫耀,大家的氛圍很熱烈,一路上多有說笑之聲。 

 為首的秦始皇更是說了諸多宮中趣事,並且跟各位大臣分享了自己冬日種菜的日常。 

 搞得很多臣子暗下決心,回去也整個暖房感受一下陛下的快樂。 

 種地是個辛苦的事情。 

 但養花不是。 

 “傳聞此地舊稱軒轅之丘,黃帝因此自稱軒轅。看此地山水,如此靈秀,自當是聖賢所出之地。” 

 “聖賢喜山樂水,於此地乘龍飛天,真乃絕景。可惜我等後人難以親見。” 

 說起古時的傳言,眾人興趣很高。 

 各種說法都有,議論起來。 

 秦始皇卻緘默不言了。 

 這位上古的人皇所有的傳言他都半信半疑。 

 因為後世那小子說那時的國家不過是一個大一點的鄉里。 

 傳言的黃帝蚩尤之戰,很可能就是兩個鄉里之間的械鬥。 

 這個說法讓一直懷有憧憬的秦始皇很不適應。 

 但是推己及人,他有明白這小子的想法。 

 兩千多年的時光流轉,以後世的眼光來看關於大秦的記載,或許也是一件飯後的笑談。 

 就像那首詩詞裡所言。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或許那時候的逛自己的陵墓,就像今天眾人一般,有說有笑。 

 春光正好,草長鶯飛。 

 秦始皇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橋山之巔,一座小墳包屹立在那裡。 

 有個石臺擺在一側,上面散亂擺了一些果子。 

 墳頭之上有新土,應當是附近之人自發的祭奠。 

 秦始皇沒有讓從人收拾,以為這樣很不敬,便在石臺前重新擺了一個桌案,擺上了諸多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