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豐收與戰事

 藍田大營。

 屠睢正在琉璃房子裡幫著農家的人收割稻穀。

 溫室裡稻穗金黃,在春日是個難得的景象。

 水田裡水早已放完。

 成簇的水稻要比撒種的水稻更好收割。

 一塊田很快便十幾個人收割完畢。

 這次的特殊實驗事關大秦根基。

 隗狀和李斯皆都到場,嬴氏宗室之人還準備了一個簡單的開場禮儀,祭祀了神農。

 恢跟著張蒼收了一行稻穀,小心的撿起吊在下面的稻穗。

 “不錯,一粒稻米都不能丟了,這可是要去稱量的!”

 一旁的農家人看到恢的動作,不由得誇讚。

 等到所有的稻子都收割完畢,堆放在用水泥鋪就的場圃之上。

 “選出一穗粒多的,老夫傳於陛下!”

 場圃邊上,隗狀指揮農家之人挑出大穗,要傳信給秦始皇看。

 農乙很仔細的數著幾人挑選出的稻穗,幾個人屏氣凝神聽著他數數。

 “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

 “八十一粒!最多的是八十一粒!”

 場面很熱烈,很多人都面帶笑容,這是難得的數字。

 農家人忙了大半年,水肥給足,終於種出來了一穗不錯的稻穀。

 “老夫那片田裡,以往最多也就五六十粒,這法子果然可以豐產啊!”

 場上議論紛紛,一些熟悉農田之事的大臣對這個數字做了一下對比,要是按照這個算法,竟能多收三成。

 “這法子好,今年關中種稻時,老夫也要家中之人試試!”

 “還是要在江南之地推行,關中種稻太費水力。”

 ……

 秦時,氣候溫潤,關中、華北等地皆有稻米種植。

 不過都是靠近水域附近,乾旱的地區都是種植小麥,大豆,穀子等作物。

 場圃上開始打稻米,場面很是壯觀,一畝的稻子並沒有太多,動手的人不少,都想上去展示一手,很快稻穀顆粒皆都打了下來。

 清陳枚畫耕織圖

 “稱量!稱量!”

 看到裝滿幾大布袋的稻穀,很多人都很激動,都對最終結果很期待。

 這可是他們辛辛苦苦打落下來的稻穀,得認真稱!

 “這些稻穀差不多有五石重!”

 “不止,得有六石!”

 一群人圍著大稱,每稱一袋都是喝彩一片。

 “太倉令,多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