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堅 作品

第200章 曹操李世民教子,太平天師張角登場

  李承乾和李泰表情一滯。

  李世民平靜開口。

  “因為臣,和君、民之間,從來都不是一條心的。”

  “臣子,往上,想要更多地從君王手中獲得權力。往下,想要更多地剝削民眾,獲得更多的經濟、土地利益。”

  “臣這個階級,自誕生以來,最擅長的就是內耗。”

  “國家強大了,君王名垂青史,百姓生活好過,對君和民都是有益的。”

  “國家衰落了,君王被罵昏君,百姓日子難過,對君和民都有害處。”

  “故而,君王和百姓永遠都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

  “但臣,不同。”

  “臣子,國家強大之時,當然也能分潤到利益。”

  “可一旦國家開始衰落了呢?臣子同樣也能通過更殘酷的壓榨百姓,更兇猛的爭奪君王權力來獲得利益。”

  “了不起,就改朝換代嘛!換個皇帝和朝代,又能如何?”

  “皇位換人了,老百姓戰亂死了,但作為臣子的他們只需要向新的皇帝效忠,依舊還能繼續生存下去,依舊還能繼續找到自己的位置,去搶奪君王的權力,去壓榨百姓。”

  “罵名,是君王擔的。苦難,是百姓受的。”

  “這一切,又和臣有什麼關係呢?”

  聽著李世民的話,三名皇子同時沉默了。

  良久之後,李承乾有些艱難地開口道:

  “可是父皇,皇帝不可能一個人治理這麼大的疆域和人口,總得需要臣子的幫忙才行啊。”

  “總不可能,將所有的臣子全部殺光吧?”

  李世民笑著點頭。

  “你說得對。所以臣永遠都得有,永遠都能存在。”

  “我們作為皇族,要做的事情很簡單。”

  “那就是不要讓這些臣,他們的後代世世代代依舊是臣,永遠是臣。”

  “能明白嗎?”

  李承乾一臉茫然。

  李泰心中一動,開口道:

  “父皇說的,莫非就是門閥?”

  李世民點了點頭。

  “沒錯,朕說的就是門閥。”

  “世世代代為臣,享受分潤的君權,還能壓榨老百姓,改朝換代依舊能位列朝堂之上,這就是門閥。”

  “只有打斷門閥這種世世代代都能大富大貴的命運,才能迫使他們和王朝共同進退,讓臣這個階級真正願意和王朝同生共死。”

  李承乾有些疑惑。

  “這,能做到嗎?”

  李世民笑得越發開心了。

  “朕原本也以為不能,但好在,朕有了這個。”

  說著,李世民從御案上拿起了一本書。

  《大明科舉》。

  “這本從金幕之中得到的書,給了朕答案——科舉制度。”

  “科舉大興之時,便是門閥衰亡之日。”

  “臣這個階級,將會因為科舉而產生流動,不再像之前門閥世世代代為官時那樣一潭死水。”

  “全天下的子民,都會想著通過這條道路晉升為臣。”

  “這會讓臣不停地換血,不會再出現門閥世家這種尾大不掉,隨時都能擁抱新王朝的情況。”

  李治突然開口道:

  “父皇,可是大明也滅亡了啊。”

  言下之意,大明科舉制度雖然登峰造極,但卻依舊難改滅亡之運。

  所以,這制度可能也沒那麼好用?

  李世民哈哈大笑,拍了拍李治的肩膀。

  “能想到這個問題,足以證明你的聰慧了,為善。”

  “那接下來,你就好好想想。”

  “為何用了科舉制度的大明,最終還是滅亡了呢?”

  “等你想清楚了,或許你就真的知道,應該怎麼樣去當一個好皇帝了。”

  聽到李世民對李治說出來的這番話,李承乾和李泰同時臉色大變。

  不對勁!

  這意思,要是李治真想出答案了,將來的皇位,豈不是沒有李承乾和李泰什麼事了?

  兩人立刻陷入了無比濃重的危機感之中。

  李世民長出一口氣,心情舒暢不少,愉快地將視線轉回金幕。

  這金幕,當真是一件無上神器啊!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鄴城。

  本該是秋收的季節,城外卻聚攏了大量流民。

  城門緊閉,城頭之上,大量士兵警惕地注視著城外連成一片的流民營地。

  “都小心了,這些流民隨時可能暴亂攻城。”

  “一旦流民有所異動,務必第一時間鎮壓殺之,絕對不能讓其成了氣候!”

  將軍們的命令,一遍遍地在城頭上宣讀著,讓士兵們神經緊繃。

  營地之中,三名頭戴黃巾,身著道袍的男子,緩緩而行。

  【太平道天師張角】。

  【太平道地師張寶】。

  【太平道人師張梁】。

  許多流民,見到三人之後,紛紛俯首而拜,表情虔誠。

  “見過三位聖師。”

  三人之中,為首的張角含笑點頭,不停和周圍信徒致意。

  片刻後,三人來到一處偏僻營地。

  這裡躺著許多人,空氣中瀰漫著藥材的味道。

  張角對著身旁的張寶、張梁道:

  “爾等要傳令下去,多多抓緊製造符水收集藥材,救治百姓。”

  張寶張梁同時點頭。

  說完,張角獨自一人,走入營地中防備最為森嚴的一處帳篷。

  這裡,一名黑袍人已經落座。

  張角見到黑袍人,臉上毫無波瀾,顯然對此早有預知,平靜地在黑袍人面前的胡椅上落座。

  “如何?”

  聽著張角的詢問,黑袍人淡淡道:

  “朝廷那邊有大人物發話了,爾等的活動從今日開始,能受到士族的庇護。”

  “對了,爾等也不必侷限於河北之地,可派遣得力人手前往潁川、南陽傳道。”

  張角嘴角微微扯動,露出嘲諷表情。

  “潁川、南陽,那不都是天下士族精華所在,爾等真的放心讓我們在那邊傳教?”

  黑袍人平靜道:

  “只有在那些地方,我等才能庇護爾等的活動,不讓朝廷和陛下發現。”

  “將來爾等起兵之後,絕對不能禍亂潁川、南陽等地的士族,懂了嗎?”

  張角哼了一聲,道:

  “想要我為你們辦事,總得有些好處吧?”

  黑袍人淡淡道:

  “太平道的名聲會以最快的速度在潁川和南陽傳播,所有人都會聽說你們太平道的種種神蹟,這夠了嗎?”

  張角搖頭道:

  “不夠。我還需要更多的物資兵甲,更多的糧食。”

  黑袍人冷笑道:

  “你別太貪心了,別忘了你的身份!”

  “我等能將你扶持起來,就能輕易的滅了你!”

  張角臉色難看,死死盯著黑袍人,沒有說話。

  黑袍人站了起來,將一張紙丟在張角面前。

  “你有一年的時間準備,儘快發動,上面的大人物們已經等不及了。”

  說完,黑袍人就離開了帳篷。

  張角拿起黑袍人遺留下來的紙張,只見上面寫著兩句話。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一陣腳步聲響起,張寶和張梁走了進來。

  “兄長,和那些人談得如何了?”

  張角將這張紙朝著兩名弟弟面前一推。

  “他們要我們明年起事。”

  張寶和張梁聞言,臉上都露出喜悅表情。

  “太好了!”

  “終於能推翻這個腐朽的朝廷和昏君了。”

  張角默然半晌,緩緩道:

  “我有一事,爾等切記在心。”

  張寶疑惑道:

  “何事?”

  張角一字一頓地開口。

  “等起兵後,務必盡屠所有地方士族,一個不留!”

  張梁吃了一驚,道:

  “兄長,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們怎麼能成事?”

  張角哼了一聲,表情變得猙獰。

  “他們想要用我們來當改朝換代的刀,但他們不知道,刀既然能斬了皇帝的腦袋,自然也能斬了他們這些士族的首級!”

  畫面一轉,已經到了大漢皇宮之中。

  劉宏懶洋洋地趴在胡床上,享受著幾名不著寸縷妙齡美少女的按摩。

  一陣腳步聲響起,一名身材頗為雄壯的男子出現。

  【大漢虎賁中郎將,潁川太守何進。】

  何進目光先是看到幾名宮人,愣了一下之後火速收回視線,對著劉宏行禮。

  “臣何進,見過陛下。”

  劉宏嗯了一聲,坐起來,揮手讓宮人們退下。

  何進悄悄抬起視線,目光狠狠地在宮人們搖曳生姿的嬌軀上颳了幾下。

  劉宏伸了一個懶腰,淡淡道:

  “潁川那邊的士族,最近怎麼樣了?”

  何進忙道:

  “回陛下的話,潁川士族最近還算老實,沒有什麼小動作。”

  劉宏嗯了一聲,點頭道:

  “你乾的也不錯,從今日起,朕封你為侍中、將作大匠、兼任河南尹。”

  “你要好好看住潁川和南陽這兩個地方,絕對不能讓這些士人們搞出什麼岔子來,明白嗎?”

  何進忙道:

  “陛下放心,臣一定幫陛下看住這些士族。”

  劉宏叮囑完何進,又道:

  “難得進一次宮,你等會去看看皇后和太子,晚點一起吃個家宴。”

  何進連連點頭,恭敬離去。

  趙忠和張讓站在劉宏身旁,將這一切都盡收眼底,表情複雜。

  之前的何貴人,在生育皇長子劉辯之後母憑子貴,現在已經是何皇后了。

  這何進,原本只不過是一個殺豬的屠戶之子,卻憑著何皇后同父異母兄長的身份,火箭一般的躥升,如今都成了大漢重臣!

  劉宏笑呵呵地站起來,兩人趕忙收起心思,殷勤地給劉宏披上披風。

  劉宏感慨道:

  “再給朕二十年的時間,等鴻都門學士子大興於世,趙大張二,你們就去把潁川、南陽之中那些該死的士人家族,統統給朕滅了吧!”

  趙忠張讓凜然應是。

  畫面一轉,又是袁府書房之中。

  只不過這一次,書房裡少了袁紹袁術兩個晚輩,多了幾個滿鬢斑白的老者。

  每一名老者身上都散發著不怒自威的氣質,顯然都是響噹噹的大人物。

  袁隗環視眾人一眼,淡淡道:

  “潁川和南陽是諸位許多人的家鄉,太平道在其中的情況如何,無需老夫贅述了吧?”

  一名老者緩緩道:

  “那些個泥腿子,如今對太平道是深信不疑啊。”

  “老夫有些擔心,若繼續給太平道一兩年時間,潁川和南陽怕是真要被太平道鳩佔鵲巢了!”

  其餘幾名來自潁川、南陽的老者紛紛點頭。

  袁隗呵呵一笑,道:

  “司馬兄所言極是,太平道只需再有一點點時間,那就真正是尾大不掉了。”

  “所以,我等長久以來的等待也應該結束了。”

  “明日,我會讓人從河北上書,告發太平道意圖謀反!”

  來自司馬氏的老者點了點頭,淡淡道:

  “屆時,我會和荀兄、陳兄一同發動所有力量,上書陛下,要求解禁所有黨人。”

  袁隗臉上露出笑容。

  “諸位,我們士人的好日子就要來了。”

  “這甲子年,便是大漢新生之時!”

  書房之中,所有與會者撫須而笑,臉上盡是快意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