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進退之間兩為難

  李世民最感動最滿意的就是李泰對親情的看重,對兄弟姐妹的維護和照顧,但是皇家哪來的親情?別人不知道,李世民不知道皇家兄弟情是怎麼回事嗎?

  誰知道李泰對兄弟們,尤其是對李承乾的好,是真心、是假意、是至誠、是偽裝還是手段?

  “現在賢良有加就是賢良有加,未來的事誰都說不準。”

  王珪覺得要是這樣去看人的話,那就沒有好人了,看人都是看過去看現在,哪有看未來的?憑你猜測出來的未來去判斷一個人的善惡賢愚,這是什麼道理?

  王珪是李泰的長史,他當然是魏王一系的人,他支持李泰是天經地義的,他說的再多也無法打動李世民,李世民聽後只是點頭並不出聲,顯然他顧慮重重難下決斷。

  從李世民的角度考慮,還真的是隻有把李承乾拉回正道上來是最好的辦法,李承乾本身的能力又是足夠的,他就差一個轉念,他只要把心思放到正事上,那就可以熄掉任何人的妄念。

  只是他還有轉念的那一天嗎?李世民不知道還有沒有那一天,李世民擔心的是自己熬不到那一天了。

  “陛下試想若是立吳王,他會不會打擊嫡皇子一脈?若是立晉王,他能放過前太子嗎?魏王至少寬厚重情,他只會安撫不會殺戮。”

  魏徵知道李世民最在意的就是保全他所有的孩子,能力可以後培養,不會當皇帝可以學著當,但是品行不能後培養,一上位就把兄弟們都幹掉了,後悔也沒辦法把死人再復活吧?

  魏徵這一句話,深深的擊中了靶心,李世民在立太子這件事上,不是沒有考慮,而是考慮的太多了,開始是堅定不移的扶持李承乾,後來動了廢太子之念,他就一直在考慮下一任太子的人選。33qxs.m

  李世民十四個兒子,可以說個個他都有考慮的,思來想去最合適的人選就是李泰,其次是李治,說到底還是嫡子最重,儘管李恪樣樣不錯,李世民就是毫無理由的把他排斥在外,從心裡就沒真的想過把皇位給他。

  李治從小憨厚可愛,這一年又快速的成熟了起來,雖然難脫稚氣,但已經有了皇子氣象,不像以前總跟個鼻涕蟲似的,不像大家之子。

  他比李泰更好的優勢就是他年紀小,他背後沒有人支持,他上臺不會有人強烈反對,年紀小可以多調教幾年,能跟自己一條心,能把自己的政策貫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