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太子要殺皇后


  太子這是打著,哪怕惹皇上大怒,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一定要治凌墨蕭罪的態度。

  沒辦法,自從皇后被廢,太子越來越不得皇上喜歡,而凌墨蕭雖然遠在邊關,可名聲越來越好。

  太子覺得能抓到他一個錯處不容易,自然不肯放過。

  太子黨的智囊陳國公,從皇上拿出那道摺子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會這麼簡單。

  如今凌王殺人原因不明,納妾同樣沒有確實證據。而遠征則是頭等大事。

  朝廷便是要查凌王,也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將凌王調回。

  他很快想到兩全之法,出列道:

  “回皇上,臣提議,派欽差前去幽州,徹查此案。”

  不少朝臣都附言陳國公之言,特別是聽到皇上說要派太子去遠征的,生怕順帶把自己也給派了過去。

  邊關是什麼地方?多少英才去了,都死無葬身之地。他們即便是太子黨,能有從龍之功,也不想去邊關。

  太子詫異地看向陳國公,不明白他為何不趁機打壓凌墨蕭。

  本想說,有這麼多摺子密信為證,哪裡還用派欽差調查?

  直接將凌墨蕭調回長安審問才是。

  但看到陳國公朝他使眼色,再觀皇上的表情,太子到底嚥下這口氣,低頭道:

  “兒臣附議。”

  就這樣,跟沈冬素預想的一樣,朝廷要派欽差到幽州調查。但這派去,又有了不同意見。

  太子自然要派太子黨的人,皇上想派一個寒門出身的官員,士族要派自己人。

  朝堂上吵了好幾天,非常突然的,陳星耀都沒跟陳國公商議,自己跑去找皇上請旨,願意去幽州調查此案。

  原因是他之前在幽州做過守城主將,比別的官員更熟悉幽州和北方的情況。

  陳星耀既是太子黨,又是士族之首陳家世子,如此一來,朝堂上三方爭執,就成了兩方爭執。

  皇上就將欽差人選定為三人,大有三司會審之勢,大理寺一個寒門官員隨行,另有一御史同行。

  等陳國公知道的時候,聖旨都到家了。

  陳國公神情嚴肅地接了聖旨,然後關起家門,就要打陳星耀。說把他的腿打折,就不用去幽州了。

  陳星耀頭一回這麼硬氣地頂撞父親,說自己一定要去。皇上和太子都同意,父親不同意也不行。

  陳國公很是無奈地問他,為什麼要淌這趟混水?此事陳家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在背後拱火,拉凌王下馬。

  凌王妃割了陳家分支子弟嘴的事,陳國公可是非常氣憤的。

  此事全長安都傳遍了,她一個小小農女,竟敢如此打陳家的臉!

  至於凌王妃救了陳星耀之事,陳國公覺得上次給幽州捐獻,便是恩情已還。

  陳星耀的理由是,他在長安城憋屈,自從手斷了之後,他就不喜出門。

  趁這個機會,去幽州散散心。再跟北方士族聯絡一下,以防凌王團結了北地。

  陳國公無奈,只好讓他帶幾個幕僚前去。

  當天太子就請陳星耀進府商議,太子的態度很堅決也很強硬,此去就是蒐集凌王罪證。

  有罪就有證,若無罪,同樣能有證!

  若那兩個欽差阻止,邊關死人的方式多,水土不服病死,遇到韃子砍死,摔下馬跌死……

  太子握緊陳星耀的手:“你們才是至親兄弟,待孤登上大寶,封你世襲一等公!”

  不知為何,陳星耀想到的,竟然是幾年前,他和太子被百姓戲稱‘便溺兄弟’之事。

  不禁一陣惡寒,但面上不顯,且態度謙卑:“臣,定不付殿下信任!”

  太子很是高興,那麼多道摺子送來,皇上還包庇凌墨蕭,還要派欽差調查。

  待陳星耀查到實證,皇上總沒話可說了吧!

  凌墨蕭啊凌墨蕭,你最好祈禱戰死在韃子手裡,若落到孤手中,定讓你生不如死!

  想到那個嬌嬌小小的沈冬素,也不知在邊關幾年,容貌有沒有變醜?

  若是沒變,孤到不介意納了你。若是變了,那就一道賜死,也算了了母后的執念。

  可惜事情的發展,很快出乎太子的意料。不,應該是說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當第二批北方傳來的摺子,如雪花一樣飛到皇上案前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