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安邦 作品

第21章 兩手準備


                 伍安邦的話讓郭安眼前一亮:“這肯定是最好不過了。邦哥你是不知道。我來這些天,也聽下面不少的民警都在抱怨。沙河鎮的治安環境之所以不行,就是因為這跨區域執法的問題。”

  “早些年,據說是金山口鎮那邊出了一次惡性的打架鬥毆事件。這人是對面三岔河鎮的人,姐夫是當時的派出所一個副所長。那時候三個鎮之間的執法還不會和現在這樣。只要是證據確鑿的情況。三個鎮之間基本也都是能夠暢行無阻抓人的。可那一次,金山口鎮的民警一過金三橋就被攔住了,必須要協查通告,或者是請三岔河鎮的民警協助抓捕。”

  伍安邦頗為意外,他沒有想到這背後還有這麼一層關係。來沙河鎮,只感覺三個鎮之間的交往密切頻繁。三個鎮的派出所都涇渭分明。卻不曾想還有這樣的一段往事。

  很顯然,這個事情的後續不用說了。必然是雙方之間產生了齷齪和意見。你三岔河鎮的人牛逼,厲害。行啊,你也別想來金山口抓人。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說簡單也就簡單,說複雜也很複雜。誰還沒有幾個親戚朋友呢?

  包括沙河鎮在內。大多數都是這裡土生土長的人,總是能跟派出所七彎八拐的扯上了一些關係。一來二去,我的親戚在你那邊犯事了。我護著,你的親戚在我這邊犯事了,你護著。

  得!

  大家誰都別說誰。誰也別想管誰。

  自古以來,交界之地就被戲稱為三不管的地帶。

  縣與縣之間還不是特別的明顯。可市與市之間就開始體現出這種弊端來了。省界交匯之地那就更是如此了。

  赫赫有名的金三角。那不就是因為地處三國交界之地,這才形容了這麼一個遺毒全世界的毒瘤嗎?

  “你的意思是,想要搞好這次的行動,最好是能夠讓三個縣一起配合,讓三個鎮聯合起來成立專項行動工作組?”伍安邦不是傻子,自然能看出問題的癥結所在。

  郭安點頭道:“沒錯,我就是這個意思。”

  伍安邦沉思起來,想了想,他覺得問題不大,沙河鎮的情況不好,相比對面其他兩個縣的這兩個鎮也不怎麼樣。如果彙報上去,只要取得了縣裡面領導的支持。促成這個行動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