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十翼 作品

第212章 建文帝朱允炆失蹤

 “對,胡濙和鄭和,但胡濙動身應該比鄭和早。” 

 【胡濙(1375-1463),字源潔,號潔庵 。武進人。明朝初年重臣、文學家、醫學家,明宣宗託孤五大臣之一。建文二年(1400年)進士,歷授兵科、戶科都給事中。曾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前往各地追尋建文帝朱允炆下落。歷仕六朝,前後近六十年,為人節儉寬厚,喜怒不形於色。任禮部尚書三十二年,累加至太子太師。明英宗天順七年(1463年)逝世,獲贈太保,諡號“忠安”。】 

 現在是1402年,按非非提供的資料,胡濙應該是27歲,官職是“戶科都給事中”。 

 【建文年間都給事中為正七品,掌侍從、諫諍、補闕、拾遺、審核、封駁詔旨,駁正百司所上奏章,監察六部諸司,彈劾百官,與御史互為補充。】 

 單機版的非非能提供的資料也就這麼多了,上哪兒找這個胡濙呢? 

 正七品官不大,也就相當於現在的縣長,正處級幹部。 

 “兵科、戶科”是什麼鬼?是不是和戶部、兵部有關係? 

 歷史系高材生感覺“書到用時方恨少”了。 

 “先生,或許有一個地方可以找到線索。”蔣忻小心翼翼地說。 

 “你說,以後有什麼話直接說,不用小心謹慎,說錯了也沒關係。”張哲翰鼓勵道。 

 “您還記不記得我上次說過,寧用潛約定的會合地點?” 

 “應天府最高的建築?” 

 “嗯,大報恩寺琉璃塔。” 

 - 

 大報恩寺在應天府聚寶門外,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悠久的佛教寺廟,金陵三大寺之一,下轄百寺。 

 大報恩寺琉璃塔,正式名字為“第一塔”,高達78.2米,通體用琉璃燒製,塔內外置長明燈一百四十六盞,自建成至衰毀一直是中國南方最高的建築,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位列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蹟,被當時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的標誌性建築。 

 【這座塔不是朱棣為紀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而建的嗎?怎麼把12年後的東西提前了?】非非問道。 

 “嗯,副本經常把一些著名的東西亂挪,還記不記得《黃天蕩》副本挪戰場的事?”張哲翰解釋。 

 非非不吭氣了,副本雖然絕大部分還原歷史的真實,但也有張冠李戴的時候。 

 “先生,咱們上二樓吧,他們約的是一層。”蔣忻建議。 

 “有人來了。”小春初櫻的聽覺是一公里。 

 “咱們就在一層等著。” 

 一層是個廳,牆壁燃著長明燈,邊上一圈立著三塊石碑,正好藏身,張哲翰和小春初櫻藏在一塊碑後,蔣忻藏在對面。 

 幾分鐘後,進來一個人,戴烏紗帽,穿圓領藍色官服,腰懸佩劍。 

 張哲翰沒感到威壓,此人最多山彌境。 

 呼的一聲,一塊板磚從石碑後面飛出,藍衣人沒拔劍,手中現出一把武士刀,格擋板磚。 

 “當!”板磚粉碎,後面卻跟著21柄飛刀和一大片飛鏢。 

 就在他奮力格擋飛刀的時候,一根套馬索當頭罩下,圈住了他的雙臂,繼而把他團團捆住。 

 張哲翰的飛刀並沒有想要他的命,只是分散他的注意力,為的是小春初櫻的套馬索一擒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