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一〇六八章 苟塵


                 德里紅堡,莫臥兒帝國的皇宮,一場軍事會議正在進行。

  皇室成員以及一眾義軍領袖盡皆在場。

  普蘭覺得應該將所有的主力全部拉出去,向下遊的坎普爾和勒克瑙進軍。

  而太子監國米爾扎·莫臥兒則認為應該將主力留下來保護都城德里。

  一個是實權派,一個是名義上的主宰,雙方之間的分歧,其他人不容置喙。

  最後的結果令人大跌眼鏡,普蘭帶著五千精銳離開了德里。

  英軍這個時候已經從北邊的旁遮普地區調集錫克兵,又從調撥了兩個廓爾喀軍團。

  一共五路兵馬從北邊向德里城殺來。

  米爾扎·莫臥兒只能號召各地起義的土兵親王。

  各地響應號召的人很多,但是這些起義軍大都實力不咋地。

  英國人的軍隊卻在快速逼近,沿途的抵抗都被英軍一擊瓦解。

  其實普蘭也勸說過米爾扎放棄德里城。

  德里作為莫臥兒帝國的都城,需要大量的兵力才能夠防守住。

  而現在義軍過於分散,一時之間難以形成合力。

  就在德里爆發起義的時候,坎普爾、勒克瑙以及詹西都爆發了起義。

  在坎普爾,王公納納·薩希卜領導了該地區的起義。起義士兵包圍了殖民軍堡壘。英國人休·惠勒爵士,組織殖民者,建設防禦工事,儲備物資和彈藥,企圖負隅頑抗。

  6月9日,起義軍猛攻殖民堡壘,殖民軍隊招架不住,被迫求和。

  6月25日,殖民者食物所剩不多,談判後,殖民者懇請撤離,納納薩希卜同意殖民者撤離。起義軍僅僅允許殖民者保留他們的小型武器,讓於27日早晨進行撤離。

  6月27日清晨,殖民者撤離堡壘,來到了河邊。

  納納·薩希卜提供的船隻正等著把他們送到阿拉哈巴德。

  一些忠於殖民者的印籍士兵被起義軍帶走,並被殺害。幾名受傷的英國軍官也被憤怒的起義軍砍死。在河邊,起義軍與殖民者交火。只有4個殖民者逃走,許多英國婦女、兒童作為人質被起義軍拘押。

  在勒克瑙,特派員亨利·勞倫斯爵士的部隊有大約1700名士兵,其中包括一些對殖民者忠誠的印籍士兵。起義軍攻擊殖民軍,在密集的炮火和步槍射擊下,勞倫斯被打死。

  剩餘的英軍被包圍在要塞之中。

  詹西的起義則由一個女人領導。

  詹西女王拉克西米·芭伊。她的父親是印度馬拉塔土邦國王的堂兄弟,家族地位崇高。

  詹西女王在17歲,就嫁給詹西土邦國王甘格達爾·拉奧。她和丈夫年齡相差接近40歲。

  在今天我們看來似乎很誇張,但當年印度流行早婚。

  女孩10歲不到都可以出嫁(類似於中國童養媳),在17歲嫁人甚至屬於偏大的年齡,沒什麼稀奇。

  婚後1年多,她的丈夫就死了。

  詹西女王曾生下一個兒子,可惜4個月時不幸夭折。

  無奈之下,她收養了一個有著丈夫家族血統的7歲養子。

  按照以往英國和印度土邦的默契,詹西土邦可以繼續維持半獨立地位。

  沒想到,貪婪的東印度公司改變了政策,藉口土邦國王沒有直系繼承人,取消了詹西女王和養子的繼承權。

  由此,面積3.6萬平方公里的詹西土邦,就成為東印度公司的直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