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八七九章 什麼是真理


                 福州大學堂的門前有一條街叫文匯街。

  這條街上一共有六所大學堂,分別是福州大學堂、福州政法學堂、福州醫學院、福州師範學堂、福州理工學堂以及福州外語學堂。

  六家學堂加在一起有數萬學生。

  這些學生成為了這條街的消費主力,帶動了整條街的繁華。

  街道兩側以餐館、書店、旅館、茶館為主。

  這裡的店鋪東西便宜,人流量大。

  茶館中只要花五分錢買一壺茶,幾碟堅果,就能夠坐一個下午。

  華族的貨幣體系以元、角、分、釐為計量單位。

  一元就是一個銀元,相當於一兩白銀的價值,相當於後世的三百軟妹幣左右,一元等於十角,等於一百分,等於一千釐。

  一釐大概相當於原來的一文錢。

  這樣的貨幣計量單位更加符合華族人的習慣。

  同時又比以前通用的銀兩、銅錢方便一些。

  這間名叫聚賢樓的茶館中的客人大部分都是讀書人?從他們身上的裝束就可以看出這些人是周圍的學生。

  青色長衫的是福州大學堂的人。這裡的學生普遍年紀較大一些,多是以前的讀書人,有人甚至還是秀才,後來華族成立之後,建立大學堂,這些人參加考試進入了學堂。

  福州大學堂的儒學院是最大的,其次是法政學院,反正是以文科為主。

  旁邊的一張桌子上坐著的學生穿著青色短衣長褲,有些類似於後世的中山裝。

  這些學生是福州政法學堂的學生。

  福州政法學堂直屬於華族法部,立足於培養基層司法裁判人員。

  他們的辦學理念與福州大學堂完全不同。

  福州大學堂法政學院的校訓是“明禮崇法”,認為要將儒家的禮學放在律法之前。

  而福州政法學堂的校訓則是“明德重發”。他們認為律法是在道德的基礎上總結歸納,權威發佈的,在執行律法的過程中只需要考慮道德的問題。

  今天兩桌人捱到了一起,立馬火花四濺,周圍的學生已經多要了一份瓜子,準備看熱鬧。

  位於角落的福州大學堂學生不知道為何聊到了最近報紙上說的火熱的西北鐵路。

  一個學生拿著調子朗誦道:“唉……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旁邊一人附和道:“吾等身為太學生,如何能看著偌大的華族二世而亡?如此生死存亡時刻,正是有志之士挺身而出之時。”

  “喂!那個死胖子,請你把太學生的‘太’字去掉好吧,什麼時候你們福州大學堂成為太學了?”隔壁政法大學堂的學生果然看不過去了。

  剛才這幫子福州大學堂的傢伙就在那裡抨擊元首,說話陰陽怪氣,拿腔拿調。

  華族有言論自由,大家不好說什麼。但是你隨便給自己戴高帽就不行了。

  現在大家都是華族的大學生,但是不是太學生。

  太學那可是國學啊,以前的太學就是官員的儲備基地,是可以參政議政的。

  “你說誰死胖子,真是有辱斯文,果然是一幫只懂法不知禮的傢伙。”福州大學堂的胖子頓時就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