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八七八章 西北鐵路


                 福州城內,董良正在組織工部和科研院的骨幹開會。

  會議的主題就是總結過去一年立項的各個研究項目的推進情況。

  同時討論新的項目。

  只有討論通過的項目,才能夠在預算大會上得到資金的支持。

  華族不缺錢,但是每一分錢都要用到刀刃上去。

  這一年來,不是每一個項目都推進得那麼容易。

  有些項目甚至已經陷入了僵局。

  比如無線電報項目,這是董良當初主導設立的一個項目。

  項目組中不僅有外籍的研究員,就連徐壽這樣的大牛。

  但是這個項目到現在還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突破。

  董良瞭解了一下情況,還是華族的理論基礎太薄弱了。

  無線電傳輸信號,其中利用到了電磁感應原理。

  這個原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到了比較複雜的實際應用中就出現了問題。很多難題似乎是原本的一些原理無法解釋的。而華族這裡這正理論研究方面的大咖幾乎沒有。

  基礎理論這種東西,與比的不同,不是翻看了人家的論文或者書籍就能夠整明白的。

  有些東西很微妙,可能就是一種思維方式,或者說是思考問題的方法。需要幾十年甚至是更久的積累才能夠產生。

  “這次法拉第先生會跟尚泰一起回來。到時候讓他幫忙看看這個項目。徐工,你要是有什麼問題可以跟那位法拉第先生請教一下。此人正是電磁感應原理的發現者,他的基礎理論功底深厚。”

  徐壽甚至想要反問一句這是不是真的,突然又打住了。

  既然元首這麼說了,那麼肯定不會有假。

  徐壽雖然什麼都懂一些,但畢竟是半路出家。

  他可以說什麼都懂,但是沒有一樣是特別精通的。

  他學習的畢竟是人家研究出來的理論。

  在他這裡搞不清楚的事情,到了原創者手中或許有辦法解決。

  林本依然做著工部總長,他還是老樣子,皮膚黝黑,滿手都是老繭,看起來非常樸實。

  他對董良交給他的任務兢兢業業,在內閣中也從來不與別人爭什麼。他一直埋頭做好工部的事情,像是一頭老黃牛。

  “元首,我們槍炮研究所立項的幾個項目,基本上都完成了,您說的那種新型機槍,還有一種新式自動手槍都出了樣品。”

  董良點頭,沒有讓林本繼續介紹下。他準備自己有空去兵工廠看看。

  “拖拉機廠的產量怎麼樣了?”董良轉移了話題問道。

  “我們現在一共有四家拖拉機廠,十三條生產線,年產量可以達到一萬臺整機。”林本說道。

  拖拉機是華族現在重點發展的一項產業。

  其實華族也有條件大規模生產汽車。

  但是華族的公路情況太糟糕了,滿清時期的官道質量太差。

  而汽車對複雜路況的適應性比不上拖拉機。因此董良還是選擇先擴大拖拉機的產量。

  董良聽了之後,搖了搖頭道:“規模上還是太小了,明年能否增加到十萬輛?”

  董良將這個數字直接擴大了十倍,有些太多了。

  但是換作一個會拍馬屁的下屬,肯定還會咬著牙拍胸脯保證。

  其實只要將資源都傾斜過去,擴大產能到原來的十倍,也不是不可能。

  因為最難的技術積累階段已經完成了。

  現在華族生產的大中小三種型號的柴油機頭都已經定型。產品甚至經過實踐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