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八五四章 藥材保護區


周藤虎看著江景禮侃侃而談,臉上始終帶著微笑。

其實周藤虎是個暴脾氣,但是他今天絲毫沒有要爆發的跡象。

因為他早就看穿了江景禮這些人的目的。

周藤虎本身是研究實學的,既不偏向理學,也不垂青於心學。

他們這些人主張的是實用主義,從來不管學問的派系。

不管是理學和心學,只要是有用的學問,他們都會拿過來用。

周藤虎這類人倒是少了很多學問派系上的負擔。

“江先生啊,回頭我跟學部說說,將你們的學報給解封了,你也知道是誰管的學報,親親相隱嘛。至於你說的幾個問題,比如增加百姓的負擔,周某不敢苟同。我可以給你們開介紹信,甚至提供經費,江祭酒可以帶著您的學生去我們地方上的鄉鎮公所實地調查1下,看看我華族的稅收相比於滿清到底是漲了還是降了?”

周藤虎好言相勸道。

他還真的不好對江景禮等人太嚴苛,否則董良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寬鬆文化政策就會被打回原形。

“周大人,您可能覺得我是個老古董,但是咱們的知識是老祖宗花費了數千年積累下來的,我不否認其中有糟粕,但畢竟是經驗更多吧。”

“古人說,‘1個男人不耕地,就要有人因此捱餓,1個女人不織布,就要有人因此受凍。’東西生產是有時節限制的,而消費它卻沒有限度,那麼社會財富1定會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國家,考慮得極為細緻和周密,所以他們的積儲足夠為風險提供保障。現在華族大力推崇商業,大量的百姓不去種地而是去從事工商業,老夫不是覺得商業不重要,但是卻沒有重要到需要國家推崇的地步。再加上那麼人出去打仗。如此下去國家將會出現大禍患。”

江景禮今天能夠帶人來找周藤虎理論,顯然也是做過功課的。

理學1派名稱裡面就帶著1個“理”字,自然要先在道理上站住腳。

他繼續說道:“我知道華族並沒有對百姓加稅,但是移民和打仗的巨大耗費是事實存在的,哪怕華族現在可以發行國債,用回報來誘使有錢人將手中的錢交給國家使用,華族可以用這些錢去南洋地區買糧食。然而長此以往,華朝的官府便會習慣演吃卯糧。如果再有什麼大的自然災害呢,如果再與外部勢力發生重大的衝突呢?到時候需要成千上萬的軍隊,國家拿什麼去發糧餉呢?假如兵災和自然災害1同出現,又當如何?”

周藤虎臉上的表情凝滯住了,似乎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不過他很快就想明白了。

“江先生,我能夠明白您的擔憂。你們也是出於對華族未來的關心。但是我們華族發行國債,不僅僅是為了當前的戰爭和移民。您沒有看到這其中最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將咱們華族的盤子給做大了。舉個例子,1個移民在他原本的家鄉頂多只能耕作5畝田,不是說他就只有這麼大的能力,而是因為當地的田就這麼多。而且這些田地耕種得太久了,1畝田只能產兩擔糧食。但是他們移民之後,每人可以分到3十畝田,這些新開墾的田地,地力好,1畝地可以產4擔糧食。這樣的話,1個人生產的糧食從原本的10擔增加到了120擔,翻了12倍。糧食總產量是不是增加了,1個人勞動能夠養活的人口就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