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六九三章 極地偷襲者


“雪琴,放心大膽地做就好了。首先我們要從經濟上將安南納入到我們華族的經濟圈中,南洋商會的那些商人很快就會過來,另外商部也會派人過來。中圻這裡多是丘陵山地,人力資源豐富,我準備讓人到這裡種植橡膠。橡膠是未來的戰略資源,我們越早佈局越好,巴西那裡的供應鏈隨時可能被洋人切斷,我們不能依賴這些洋人。”

董良開始對彭玉麟交代1些安南戰後發展的問題。

“元首,那些地方上的安南士紳該怎麼弄,是打壓還是拉攏?”

如果是在華族的本土,對地方士紳自然是以打壓為主。但是董良剛才說了,安南地方暫時會延續原本的政策。

“聽話的拉攏,不聽話的就堅決消滅。”董良這話就很霸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雪琴,在這個過渡期,你可能還要倚靠這些安南地方士紳去對基層進行統治。華族的精力有限,暫時還無法將統治滲透到安南基層。因此你要扶持1些願意導向華族的安南士紳,用商業利益綁定他們,讓他們為咱們穩定地方。”

董良說的是現實問題,華族其實早就能夠滅了滿清,但是華族自己沒有那麼多的基層官員。

那時候,就是滅了滿清,也無法有效管理地方。

到時候北方原有的統治秩序崩塌,新的統治秩序又建立不起來,那樣的話,不知道要有多少平民百姓慘死。

華族本土的官員都不夠用,自然無法滿足安南這裡的需要。

所以彭玉麟在安南還需要用那些安南人。

過度階段,以穩為主。

明朝初期,大明朝廷控制了安南,但是朝廷的大軍在安南確實做得有些過分,最後才被當地的1些野心家利用了。

最終,大明軍隊在這裡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因此才不得不退出,錯失了將安南納入華族版圖的大好時機。

所以董良吸取教訓,暫時不會對安南人要求太苛刻。採用無為而治的辦法,只在經濟上文化上加強對這裡的控制、滲透。

彭玉麟拱手道:“元首您都已經為臣考慮到這種程度了,臣再說什麼就是矯情了。”

董良在這次行動之前就已經想的非常清楚了。

安南的事情不能拖,留到後面,萬1華族與洋人在馬6甲開戰,安南人甚至可能背後捅刀。

正好有了這樣1次機會,華族不能白白浪費。

先將安南拿下,即使這裡要亂上1段時間,那麼死的也是安南人。

“元首,我們在廣南要是與暹羅人產生衝突怎麼辦?”

這個時候,曾立昌站出來問道。

廣西支隊也要擴編成廣南縱隊。

南圻地區將是他們未來的駐地。

這塊地方以後將會是非常富饒的地方。

華族未來要開發瀾滄江-湄公河流域。位於河口地區的廣南必然是最受益的,就像是現在的上海灘1般。

位於瀾滄江3角洲地帶的西貢城未來會成為1個大都市。

而且董良也有意將這裡打造成為華族未來的糧倉。

1個國家的安全依賴很多方面,糧食安全無疑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