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滿庭 作品

138.第 138 章 《贈李二十九》

 李明錦深吸一口氣,默默又在心裡迅速過了一遍她準備好的說辭。

 而後昂首挺胸推開了房門。

 李長安幫她指出了一條救母的路,可這條路李長安不能替她走完。

 只能她自己走,只有她自己能救她阿孃。這一刻,李明錦無比平靜。

 李明錦繞過了屏風,見到了玉真公主。

 那一夜的第二日一早,李長安就給玉真公主寄了信,在信中說了一下李明錦如今的情況。

 玉真公主看李明錦的眼神中帶著憐惜。

 她也聯想到了自己年幼失母的經歷。

 “姑祖母。”李明錦感受到了玉真公主看向她的目光中所帶著的憐憫,心中高高抬起的大石微微落下了一些,她的眼中便開始醞釀眼淚。

 梨花帶雨,楚楚可憐。

 只是與在李長安面前的真情實感流淚不同,李明錦現在流眼淚,只是她感覺眼淚能夠幫助她打動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果然看著李明錦的眼神中憐憫又重了幾分,她本來就是有些多情的性子。

 情感充沛,加上為人母,小兒子比李明錦大不了幾歲,她一直想要一個女兒也沒有要到,平日都是將李長安當做半個女兒養,看著與李長安年紀相差不大的李明錦就更心疼了。

 “好孩子,到姑祖母這兒來。”玉真公主走到李明錦身邊,將她拉到了軟塌邊上,抽出帕子給李明錦擦拭眼淚。

 李明錦這才開始哽咽著訴說……

 殿外,李長安在觀內閒逛,時不時會看一眼內殿方向。

 可她擔心也沒用,她只能給李明錦指明方向,路還得李明錦自己去走。

 玉真觀雖說名為道觀,實則卻跟宮殿一樣豪華,今歲玉真公主請求捨去公主府,只專心在道觀中修行,李隆基心疼妹妹,於是又將玉真觀擴修了一遍。

 李長安在觀中散著步,百無聊賴的看著風景,這個月份荷塘中的荷花已經謝了只留下幾根殘荷,桂花與秋海棠開的倒是正好,金黃的桂花撲撲簌簌往下落,像下了一場金雨一般。

 “唉,你是那日隨著玉真公主赴宴之人。”李長安轉過拐角,忽然看到了一個熟人。

 一個頭戴道觀的小女道正盤腿坐在湖邊樹蔭下看書,她的心神全在手中的書卷上,桂花落了一身也不拂去。

 聽到有人喚她,小女道這才從書卷中抬起頭,看向聲音傳來的方向,也是認出了李長安,甜甜笑了一下。

 李季蘭見過壽安公主。

 李長安眨眨眼,心中生了幾分親切。

 這個妹妹她曾見過的。

 李季蘭,原名李冶,與薛濤、魚玄機、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劉長卿謂之“女中豪傑”。

 李季蘭也不見畏懼李長安的公主身份,她拍了拍自己身側的空地,邀請李長安:“公主可要在此歇歇腳?”

 李長安走過去才看到地上不僅擺了書卷,還有一把古琴,於是李長安繞過古琴,在一邊的空地上學著李季蘭的模樣盤腿而坐,雙手撐著下巴看李季蘭。

 “你也喜歡李白的詩?”李長安眼尖,看到了地面上攤著的那捲書最上面一頁正是李白的《上李邕》。

 李季蘭面上流露笑容:“如今大唐誰不喜歡李白呢?”

 李白離開了朝堂反而詩名更勝,他走到哪就寫到哪,儼然已經成為了大唐第一人氣頂流詩人。

 “那你會寫詩嗎?”李長安笑眯眯問。

 李季蘭嘴角翹了翹:“我六歲便會寫詩了。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我六歲寫的詩,詩名《詠薔薇》。”

 “真厲害。”李長安真情實感讚歎,她六歲的時候還在騙隔壁小孩棒棒糖吃,李季蘭六歲都能寫詩了。

 李季蘭淡淡道:“也未必是好事,我阿爺說我自小心思不定,所以才送我出家,我去年被送到玉真觀中時才十一歲。”

 “不過六親緣淺也未必是壞事,許是我這一世與父母沒有緣分。”李季蘭自豪道,“玉真公主就很喜歡我寫詩。”

 “我也喜歡。”李長安道,“你阿爺是幾品官?”

 “他沒有品階,只是給我叔父做幕僚,我叔父是員外郎。”李季蘭不知李長安問這個幹什麼。

 李長安振振有詞:“他連科舉都沒考上,證明他讀不懂你的詩是因為文化水平低。你看我與姑母,都是品階同一品的公主,我們就很喜歡你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