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總之李長安還是攀附上了武惠妃,這並不難,就算只是本著給後宮其他年輕寵妃添堵的心思武惠妃也願意多養李長安這麼一個小姑娘。

 現在只需要等著曹野那姬病死了。

 武惠妃是這麼想的,曹野那姬自己也是這麼想的。

 李長安看著富麗堂皇的大明宮在她視線中越來越小,最終變成一個小點消失在地平線,她垂下了視線。

 可還有一個人不是這麼想的。

 武惠妃送她的鋪子在平康坊的南側,這裡不算是平康坊最熱鬧的地方,但是鋪面的價格依然高昂。

 一座雙層小樓,屋頂鋪著板瓦,花邊瓦滴水,勾頭上雕刻著花草紋路,屋脊上還立著兩隻魚尾邸吻,象徵海獸,傳說可以免遭火災。鋪子左邊是一家還未開門的同樣模樣鋪面,右邊是一家賣絨花的鋪面,那鋪子裡面有個插著絨花的小姑娘正伸頭探腦好奇往這看。

 門前有兩個老僕在此等著,他們的身契都在李長安手中,武惠妃做事滴水不漏,不會出現店鋪送給李長安而李長安卻無人可用的尷尬局面。

 兩個老僕見著李長安略有些驚訝,不過片刻後就掩飾好了自己的驚訝,恭敬如對待成人一樣,甚至比對待成人更恭敬七分。

 這樣小的孩子就能有一個平康坊的鋪子,必定是家中大人贈予,能將平康坊價值千金的鋪子送給小兒逗趣兒的人家,整個大唐也找不出來幾家。

 李長安也從他們口中得知了這個鋪子的部分由來。

 這個鋪子原來是屬於一戶姓杜的人家的,後來那戶姓杜的人家就將這個鋪子送給了一位姓張的貴人,再然後就不知道了,他們二人原本是杜家的家僕,就一直隨著這鋪面被送來送去,到後來,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他們的主家是誰了。

 再往後的事情李長安大概能猜個八分,估計是這鋪面被一路往上送,從某個想要求官的官員手中送到了武惠妃手中,武惠妃名下的財富太多了,這面積不大地段也不頂好的鋪子地契被她拿著隨手壓了箱底,直至近幾日想著送後輩一個彩頭才從角落中翻出地契和老僕的身契給了她。

 這鋪子就這麼到了她手中。

 這兩個老僕兩個都姓杜,一個叫杜正,一個叫杜清,都是打小在長安長大的老人,對長安十分熟悉,大事小事都知道一點,還會識字算賬,要不然也不會被當作鋪子的一部分送給貴人。

 武惠妃把這兩個人給她的時候難道是覺得“孩子大了,應該學著培養自己的小小勢力”嗎?

 雖然李長安覺得武惠妃可能從來就沒注意過跟這個鋪子綁定在一起還有兩個老僕。

 “你們在這鋪子幹了多少年的活計了?”李長安不動聲色套話。

 名為杜正的方臉老人拱手道:“有二十年了,這鋪子原是杜老太爺留給子孫的產業,我二人也是杜老太爺一手教出來的掌櫃,只是子孫不成器,當街鬥毆被抓進了獄裡,為了將人撈出來,只能將這間鋪子送了人疏通關係……這糕點鋪裡的糕娘子投了別處,就剩下我二人身契在此,只得守著這鋪子空度日。”

 難怪武惠妃給自己這個鋪子呢,原來這鋪子原本是個糕點鋪子,送糕點鋪子給六歲小孩,的確很合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