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實力至上的19世紀歐洲 作品

第161章 局勢大好

  戰爭開始了,英國的帝國聯邦議會舉行了一次重要的戰時會議,會議的內容是有關於這場世界大戰英國具體的戰略,英屬印度和英屬馬來亞都支持先遠東後歐洲的戰略,優先在東方擊敗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保護英國在海外的利益。

  英國艦隊和德國艦隊一波能把美國在夏威夷的軍事基地給拔了,在陸地上要同時擊敗大明,等到英國徹底從東亞抽手了之後再去考慮對付法國的事情。

  這樣理論上對英國是最好的,可以儘可能的讓歐洲持續內耗,但是莉莉安對此嗤之以鼻,她並不喜歡這種政客的戰術,只有英國在戰爭中竭盡全力,在戰爭之後扮演好自己的在國際上的角色,這樣才能阻止下一場世界大戰的爆發。

  作壁上觀是保守黨的策略,而不是社民黨的策略。

  不列顛內閣一致支持優先進攻歐洲的戰略,在陸地上擊潰法國,在海上碾壓美國,這才是日不落帝國該有的樣子,至於避戰和賣盟友的行為並不在英國內閣的考慮範圍之內。

  在有人質問內閣有沒有考慮過傷亡的時候,倫道夫對此的表示則是,“要避免傷亡的最好方式就是支援德國,如果我們能跟德國快速擊敗法俄,那英國的傷亡自然會小很多。”

  同樣英國那些海外帝國也十分重要,最強大的澳新軍團投入到美洲去保護加拿大,剩餘的殖民地師則去東亞頂住大明,在歐洲的戰爭由英國本土的部隊負責。

  這項計劃在帝國聯邦議會中得以通過,但是英國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去爭取土耳其的支持,只要土耳其願意站在同盟國這邊,那俄國就將完全與法國斷絕聯繫,德國的壓力也會小很多。

  但是如果要想保證土耳其的參戰,那就必須保證保加利亞是站在英德這邊的,保加利亞的位置直接決定奧斯曼帝國的生死,這裡距離土耳其海峽太近了,如果保加利亞南下進攻東色雷斯,那奧斯曼就要打出gg了,所以得到保加利亞的支持,就相當於得到了奧斯曼帝國的支持,英國在埃及的壓力也會驟減。

  而且奧斯曼的確有參戰傾向,它們也想要奪回屬於自己的領土。

  ……

  德國柏林,奧古斯特看著最新的裝備清單陷入了沉思,這最近大炮的口徑怎麼越來越抽風了,以前的列車炮玩不過癮,現在又搞了個四百毫米的大炮給比利時來波大的。

  奧古斯特看向瓦倫蒂娜,“這是你的想法嗎?”

  “跟我沒關係哦,我已經不幹這個很久了,是克虜伯先生一定要追求一種能夠擊穿所有防禦陣地的武器。”

  “是嗎?對了,關於最近發生的戰爭……”

  “是指對比利時發起的戰爭嗎?”

  “嗯,我們的第一裝甲旅將會從正面迎擊列日要塞,他們的堡壘現在根本都還沒有修完,只要裝甲部隊能夠打出優勢,那麼不出一週我們就可以輕鬆拿下比利時,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後勤的馬拉車跟不上我們坦克的速度。”

  這個時代的坦克沒有無線電,只能靠旁邊騎兵部隊帶著的電報機向後方傳遞情報,所以不可能打出勢如破竹的閃電攻勢,所以一支裝甲旅必須配一對騎兵偵查連,而卡車這種東西雖然有設計,但並沒有納入軍需後勤的範疇,因為這傢伙可靠性太低了,到現在不僅產能有限,而且還經常拋錨,所以還是採用最樸實無華的火車運送吧。

  主要技術部門全去搞坦克了,卡車這玩意還是最近一段時間才開始設計的,就導致現在這玩意的還沒通過審查,目前並不能投入到戰爭之中,還得靠傳統運輸模式。

  “是嗎?我只能期望這場戰爭能早點結束了吧,整個歐洲都將這場戰爭當成結束一切戰爭的戰爭,但或許這場戰爭並不是結束的開始,而是開始的結束。”

  瓦倫蒂娜說著一些意義不明的話,奧古斯特並沒有深究她的想法,只是說道,“你懷念那場戰爭嗎?想要再一次前往法國嗎?”

  “並不,我一直都不喜歡戰爭……”

  “但是當戰爭爆發的時候,你其實還蠻高興的對吧?”

  奧古斯特很瞭解瓦倫蒂娜,這幾十年來她一直陪在自己的身邊,她在想什麼奧古斯特都知道,瓦倫蒂娜同時也在懷念那場她參與過的最宏大的戰爭,那是一段痛苦的回憶,但同樣是那麼的令人印象深刻。

  “是的。”

  “你想回到那片戰場上嗎?即使可能再也回不來?”

  “或許吧,不過我就算去了,也無論如何都會回來,因為我對陛下一點都不放心,您沒了我可是活不下去的。”

  這種大逆不道的話也就只有瓦倫蒂娜敢說了,不過奧古斯特倒不是很在意,因為她特麼說的是真的,你還不好反駁她,奧古斯特懶得辦的事情一般全都甩給瓦倫蒂娜乾的,沒她這日子就沒法過了。

  “還真是令人無法反駁,所以如果你想回到那片戰場,我就跟你一塊去,這樣至少你不會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下不明不白的死去。”

  “您可是皇帝,隨便跑到戰場上可是會出大事的,萬一有什麼事情可就麻煩了,帝國還需要您。”

  “但是我也不能失去你,如果連為你報仇都做不到,我即使有萬里江山,又能有什麼用呢?”

  “奧古斯特……我知道,我不會自己又跑掉的。”

  ……

  德國對比利時發起了全面進攻,不過其實還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阿登森林,不過這裡坦克過不去,德國的一號坦克並不具備跨越阿登森林的能力,所以不可能復刻曼施坦因計劃,只能根據施裡芬的思路直插比利時。

  他們的突襲就講究一個速度和效率,德國進攻的速度飛快,德國坦克的速度極快,比城防炮塔轉向的速度都快,這遠遠的超出了比利時人的預料。

  列日要塞的五座炮臺,德國靠坦克部隊就消滅了其中的四座,他們的四百毫米口徑大炮根本就沒來得及出場,短短三天時間,英德聯軍只付出了不到三千人的傷亡就消滅了比利時的二點七萬蹲在堡壘裡的守軍。

  在陣地戰上,只有法國出品的大口徑反坦克步槍能夠打穿德國的裝甲,但是吧,這個法國佬設計的逼玩意就有那麼一點小陰間,他們用的火藥是不是無煙火藥,所以比利時的狙擊手一開槍底褲都能被看到,再加上反坦克步槍必須要兩個人才可以使用,後坐力可以把後面開槍的人蹬個兩三米遠。

  這你很難想象這是個人設計的東西,只能說不愧是法國人,很有藝術,很有質感,就是實用性不咋地。

  短短四天之內,德國軍隊就攆到了隆森要塞的門口,這裡是比軍最後一座要塞,小毛奇覺得用坦克這種版本數值怪,沒什麼意思,那比利時人又沒見過坦克長什麼樣,看到這鋼鐵疙瘩往臉上衝,那傢伙給人都嚇傻了。

  不過在使用的過程中,小毛奇也發現了德國一號坦克的缺陷,續航不行,跑個十個小時就差不多要熄火了,而且跟法國坦克差不多的是,坦克的駕駛室裡熱是真的熱,冷也是真的冷。

  小毛奇本人在坦克裡待了兩個小時就受不了了,很難想象駕駛員到底是怎麼堅持一整天的,這就是日耳曼超人嗎?

  變速箱問題倒是不大,倒車的速度比老奶奶過馬路的速度稍微快一點,屬實是贏麻了。

  隆森要塞是目前建成的要塞中最堅固的,這也是它能在德軍的攻勢下堅持三天的原因,小毛奇派人去勸降,但是比利時人可能並不厲害,但是他們的確不慫,勸降無果後,小毛奇下令開始炮擊。

  四門四百毫米的重炮被端到了要塞的面前,這種大炮可以貫穿一切混凝土堡壘,它還有延遲爆炸的機制,可以在大炮穿透堡壘之後在內部引爆,造成巨大的殺傷。

  這是德軍的殺手鐧,這麼早亮出來也算是給比利時軍隊足夠的尊重了。火山文學

  下午三點,德軍開始炮擊,幾個小時內,德軍共計投下了兩百發炮彈,將整個隆森要塞炸成一片瓦礫,比利時守將當場被炸死,比利時的防線被徹底撕碎,在入侵比利時的戰爭爆發六天之後,克魯克將軍率領的德意志第一集團軍順利進入了布魯塞爾,攻佔了這座城市。

  其實在第一座列日要塞被輕鬆攻破的時候,比利時的失敗就已經命中註定了,英德聯軍在比利時戰場的總傷亡只有四千人左右,還是頂著五座要塞打出來的戰績,殲滅了比利時軍隊四萬人以上,剩餘的比軍毫無戰鬥意志,雙方的差距就是如此之大,甚至可以說是深不見底的鴻溝。

  而當小毛奇進入這座由他親自佔領的城市時,他只感到舒服,他似乎有點明白了叔叔當年的那種感覺了。

  對於頑強作戰的比利時軍隊,德軍還是十分尊敬他們的,對於比利時軍隊,小毛奇的看法是,“德軍的鐵蹄可以碾過他們的身體,卻無法撼動他們的意志。”

  ……

  德軍的坦克在比利時摧枯拉朽的事情讓法國高層十分震驚,德軍的速度太快了,本來法軍預計要一週以上的時間德軍才能佔領比利時,但是實際用時卻只有六天,一天的時間對於這場戰爭來說那可是要命的。

  但是德軍也沒有盲目進攻,反而是停下了腳步,他們正在等補給,而法軍高層分析了德軍成功的原因,還是因為坦克,德軍將坦克變成進攻的矛頭,而法軍卻沒能預料到這點。

  法軍的作戰思維跟德軍比起來是有點落後的,他們不知道坦克的具體用法,只知道這玩意是個可以移動的大炮,還能躲在後面擋子彈,卻從來沒有想過將其當做是進攻的武器。

  在德國對比利時作戰隊期間,法國嘗試主動出擊,朝著阿爾薩斯洛林方向主動出擊,他們想著靠兵力翻過孚日山,直插萊茵河,逼迫德軍在比利時的第一第二集團軍回援,逼退德國在阿爾薩斯洛林的第三集團軍。

  這套換家戰術想法是很美好的,因為德國不可能放棄萊茵蘭工業區,但是問題只有一個,就是法軍能衝過去嗎?

  法軍總司令帕斯卡也是個進攻邪教名譽成員,他認為法軍需要進攻,不進攻就沒辦法取得勝利。

  法軍投入了三十萬軍隊朝著阿爾薩斯洛林方向發起了進攻,這支法軍保留了許多十九世紀初的落後傳統,現在早就不是排隊槍斃時代了,他們還穿著鮮豔的衣服,德軍和英軍全都是一身黑的,就法軍,上半身藍色軍裝,下半身紅色褲子,不打你打誰。

  哨兵隔著老遠就能夠看見法軍的行進路線,這給當時的指揮官都整不會了,本來以為在這裡就是蹲坑,沒想到法國人這下過來給我刷軍功來了。

  德軍立刻端上了德國最經典的野戰炮,讓這幫孤軍深入的法國佬感受一下野性的美,法國軍隊吃著火鍋唱著軍歌,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突然兩發炮彈就砸中法軍的腦門,他們的陣型立刻碎掉,這法軍一看不對呀,這德軍不講武德啊,說好的來場紳士之間的對決呢?怎麼還搞這種偷襲?

  法軍進攻的第一天,連德軍的面都沒有見到就在孚日山區折了三千人,給德軍狠狠的刷了一波戰績。

  隨後法國又發起了幾輪比較弱智的進攻,他們想通過比利時繞行直接進攻薩爾,但在法比邊境,法軍又吃了一場敗仗。

  法國派遣了一個集團軍,總共三十三萬人進攻阿登森林,試圖來一波反向的施裡芬計劃,但是他們的運氣很不好,他們剛上山不久就遇上了大霧天氣,當他們撞到德國火力網的時候,濃霧正好又散開了。

  尼瑪的法國人都要罵娘了,你這麼玩是吧?

  而這支運氣很差的法國軍隊直接撞到了德國的機槍面前,結果就是被射成了篩子,德軍全軍一共裝備了三萬挺馬克沁重機槍,這些機槍形成的密集火力網可以將行動遲緩的步兵射成篩子。

  最終法軍在阿登森林丟下了三萬具屍體,狼狽逃跑,這場恥辱性的大敗嚴重打擊了法軍的士氣,法軍的幾輪進攻幾乎全部失敗,勝利的天平似乎正在一點一點的向德軍傾斜。

  就在這個時候,俄軍突然越過羅馬尼亞邊境,向羅馬尼亞發起了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