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2 章 放榜

太安八年,八月二十八日。




順天府貢院放榜,會試名單出爐。




參與今科會試的數千名考生,最終脫穎而出者僅三百人。其中,南卷取中考生171名,北卷取中99名,而中卷取中30名。




之所以會有南卷、北卷、中卷的劃分,蓋因大齊各地教育資源不等,尤其江南諸省,單論文教對北方地區幾乎形成碾壓。




倘若不限地域歧視,會試上榜的南方士子很可能佔據總數七成以上。數十年前未分南卷、北卷、中卷時,事實便是如此。




因此,朝廷才會先分南北榜,規定“科場取士以十分論,南士取六分,北士四分”,後來又添加中卷,“以百名為率,南、北各退五名為中卷”,遂成定例。*




換而言之,以會試錄取名額共100人為例,則南卷55人,北卷35人,中卷10人。儘管有此規定,卻從未有哪一科會試嚴格執行這一比例,最多隻是接近而已。




如此,三卷的錄取難度截然不同。中卷與北卷取中的貢士或許含有一定水分,要想從南卷脫穎而出只能說不存在絲毫僥倖。




縱然未曾被取中的第172人,其才華未必不如上榜的300人,只是受南卷名額所限,生在科舉強省,競爭對手太強罷了。




湖廣一省赫然便屬於競爭激烈的南卷,偏偏又競爭不過浙江、福建等科舉強省。前幾屆中試士子人數尚且不及強省的一半。




灑掃一新的湖廣會館中,除卻意外誤了會試的龔興源,參與今科會試的舉子幾乎齊聚一堂,緊張而焦灼地等待著貢院放榜。




從往屆會試的結果看,湖廣一省的錄取人數約摸不及二十,大部分人都希望渺茫。




謝拾與姚九成、張宥三人坐在一起,而後又招呼著於方遠與龔行先後入座。眼看旭日東昇,幾人止不住伸長脖子往門外望。




此時會館之中,如此姿態的學子比比皆是。謝拾幾乎幻視一群“曲頸”大白鵝。




突然冒出的聯想令他嘴角忍不住上揚,他連忙舉手以袖遮掩,避免自己笑出聲來。




張宥端起桌上的茶杯,手卻情不自禁一抖,頓時便有一小股茶水澆到了桌案上。




他放下茶盞,搖頭嘆道:“原以為我只是陪跑,不想事到臨頭終難維持平常心。”




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對中試並不曾抱有多大指望,只當是提前積累經驗罷了。




然而放榜之日,他竟也不可避免地緊張起來,心中忍不住生出不切實際的希望。




萬一呢,萬一就走了大運呢?




“往前一步即登青雲,誰能維持平常心?”姚九成示意他看看這滿屋子坐立不安的舉子,搖搖頭道,“反正我不能。”




他的目光轉而投向謝拾:“依我看來,遍數湖廣會館,唯有知歸能淡然以對罷?”




姚九成這話說的篤定。




張宥頓覺有理。




謝拾卻道:“我亦不能。”




姚九成與張宥猶自不敢置信。




謝拾卻哭笑不得。




這兩人對他的濾鏡究竟有多厚啊?




說到底,他只是個初出茅廬的十八歲年輕人,只論年齡甚至在湖廣會館中排在末尾。在考場上能保持淡定自若已是難得,揭曉之日又豈能沒有一絲一毫的緊張?




會試考題並非對錯分明的術算題,即便謝拾本身信心充足,也難保考官不肯買賬。昔日郴林四友之二,不就是折在會試嗎?




作為例子出現的於方遠與龔行卻很能感同身受。尤其是於方遠,猶記得上科會試時他對自身亦是信心滿滿,從未懷疑過自己會落榜,大半忐忑都源自對更高名次的追求,今時今日的謝拾,多半與當時的他一般想法。




有過一次落榜經歷的龔行謙虛了許多,他環顧一週:“謝兄有狀元之才,彼輩患不能中試,謝兄所患,卻是會元未定罷!”




言下之意,同樣是擔憂忐忑,旁人擔心的是落榜,謝拾擔心的卻是錯失第一。




——所以說姚九成與張宥實在不必為謝拾懸心,他們猶且飢腸轆轆,後者已開始挑肥揀瘦。




有時候做人說話委實不用如此實在,這樣會沒朋友的……姚九成、張宥一時汗顏,失笑道:“龔兄所言甚是。知歸已是穩坐釣魚臺,你我卻尚未‘上岸’呢。”魚躍龍門者數以千計,能心想事成者不過三百而已。在座中人,誰會是那三百人之一?




此時此刻,幾人再度回憶起自己在考場所做的試卷,便感覺似乎處處都有不足。




張宥自認第二場判語沒做好;姚九成擔心策論發揮不力,影響考官觀感;龔行挑出了書義與經義十餘處潤色後更上一層樓的詞句;於方遠上一科卷面受汙而落榜,今科又小小走了一次背運,竟是雨夜不慎染了寒氣,雖不嚴重,但號舍中休息不好,對考試狀態大有影響,講到此處不免失了信心……




謝拾在一旁聽著,只道他們過於擔心會試成績,以至於對自身開始了吹毛求疵。




幾人紛紛醒轉過來,點頭稱是:“是啊,成敗已定,我們患得患失,反而不美。”




想到謝拾從小到大考試連戰連捷,姚九成還像模像樣地雙手合十拜了一拜,言道與其自己患得患失,不如沾一沾他的考運。




謝拾收下,一本正經道:“拜我不如拜狸仙。我可是有狸仙庇佑的男人,考運豈能不好?”這話半真半假,頗有玩笑之意。




幾人自然不可能當真。不過他們緊張壓抑的心情卻一掃而空,恢復了往日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