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8 章 朝宗

 掀簾而入的幕僚表示有被掃射到。

 他捋起了鬍鬚:“大帥謬矣。一種米都能養百種人,天下讀書人豈可一概而論?”

 來人身形清瘦,美髯飄飄,年約五十上下,頗有幾分高人隱士的氣質。而在段朝宗眼中,這位在他帳下多年的幕僚的確是一位高人,遠勝朝堂中尸位素餐的官僚。

 其人姓李名允泉,本是個屢試不第的落魄秀才。雖在科場上屢屢碰壁,一身才華卻非常人所有,不僅博覽群書且尤通法典與軍略,跟著段朝宗之前便以寫訴狀為生。

 段朝宗出身普通軍戶之家,這些年在軍中磕磕絆絆晉升,與那些長了800個心眼的文官打交道時,每一次對他來說都是一種折磨。

 深感自身能力不足的段朝宗隨著地位的提升逐漸起了找幕僚的心思,恰好得知消息的李允泉上門毛遂自薦。

 他對征戰沙場、護國護民的段朝宗欽佩不已,段朝宗同樣對這個沒有一身清高毛病,務實又有能力的秀才頗有好感。

 一人於是一拍即合。

 轉眼已有十年,到如今,這一人與其說是主賓,不如說是朋友。全靠跟隨李允泉學習,段朝宗才擺脫大字不識的文盲狀態,故而他對李允泉常以“先生”相稱。

 是以,一人私下講話十分隨意。

 段朝宗眼看口不擇言殃及無辜,毫無架子地道歉道:“是是是,是我說錯了。不是所有讀書人都把聖賢書讀進了狗肚子裡。只是像李先生這樣的讀書人能有幾人?”

 他覺得自己錯了,但沒完全錯。只要排除李允泉,剛才這句話依舊是百分百正確。

 李允泉搖搖頭道:“大帥實在高看我了。我這樣的庸碌之徒天下不知多少。漫說別處,近日福州府不就來了一位大才嗎?”

 見段朝宗明顯是在巡撫衙門受了一肚子窩囊氣,他想了一想,果斷選擇轉移話題。

 段朝宗哈哈大笑,大馬金刀一坐:“什麼大才?該不會又是隻會寫幾首酸詩、結果一聽倭寇來了跑的比誰都快的大才罷!”

 他好整以暇地問,表情分明是想看樂子。須知這話可不是隨口說的,而是有實例可證。多年前段朝宗就遇上過這樣的讀書人,從此對所有讀書人的濾鏡一朝破滅。

 李允泉知他甚深,搖搖首在下首坐下,道:“這回來的可不是一般人。庚午科湖廣解元,年僅十五即中舉,樂山先生推之為雛鳳,當初一紙諫書上達天聽,天下學風為之整肅……”他吐出一連串頭銜與事蹟,“這等少年俊彥豈是一般人可比?”

 換做旁人(),定然要被震住。許多嘴上對文人不屑一顧的武將背地裡不知多羨慕別家會讀書的孩子?(),羨慕讀書人的清貴,做夢都想給自家娶個書香門第的兒媳回來。

 段朝宗卻是個表裡如一的武人。

 在他看來,一介少年郎能有什麼本事?恐怕也只會動動筆桿子博幾句虛名而已。若是直接安排對方做事,多半是眼高手低。

 對於生死間爬過無數遭的他而言,虛名沒什麼可稀罕的:“花花轎子人人抬,什麼大才、名士,都是讀書人吹捧出來的!一個個嘴上頭頭是道,筆下花團錦簇,有本事就上城頭殺兩個倭寇見見血,哪怕只是站在城頭上不腿軟,我都高看他一眼!”

 巧了嗎?這不是。

 李允泉頓時笑了起來。

 “……大帥這回可就說中了。若非被官兵阻攔,此子或許已經上城頭見過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