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 致知

 顧懷璋第一個拊掌,臉上現出毫不掩飾的激賞:“此言大善,我輩正該如此!”

 姚九成與張宥亦接連叫好。

 到底是少年人,都經不住豪言壯志的誘惑。否則橫渠四句不至於名傳天下。即便暫時做不到,掛在嘴上便令人豪情頓生。

 得了鼓勵的謝拾幹勁更足。

 “名字的話……”他腦海中不覺浮現初次接觸《大學》的場景,那一天,他自以為發現了通往仙境的路,“就叫致知社罷。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明明德於天下!”

 這一日是太安元年二月二十二。

 僅有四名成員的致知社正式成立。

 沒過幾日,便有第五名成員主動送上門毛遂自薦,令致知社的規模得以“壯大”。

 謝拾望著送上門的肖瑞雲,耳邊是未散的餘音:“致知社?不介意加我一個罷?”

 得知幾人組成文社後,他如此說道。

 “介意倒是不介意。”姚九成納悶地瞅了瞅二舅哥,“……可肖二哥你不是聲稱從此放棄舉業,要做個富貴閒人的嗎?”

 ——那還加入他們文社做什麼?

 “我只是放棄舉業,不是放棄學習。”如今反正閒著,加入致知社的日子興許會豐富許多,肖瑞雲說著轉向謝拾,“既以‘致知’為名,想來絕不只是研習制藝罷?”

 應付科舉的文章,做的再多也於人事無益。肖瑞雲可不覺得謝拾是個一心只讀聖賢書,人生目標只有科舉的讀書人。他建立的「致知社」想來也不同於一般文社。

 謝拾果然反駁道:“當然不是。”

 既然決定結成文社,哪怕起初是一時興起,事後謝拾當然有好好考慮文社發展。

 考慮過後,謝拾的決定是:

 “……咱們可以共編一冊《致知集》,仿朝廷邸報,每半月或一月彙總彼此所知所學。”

 此話一出,幾人都愣住了。

 他們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思路越是梳理越是流暢的謝拾卻滔滔不絕說了下去:“典籍的感悟,涉及時文制藝的心得,偶有感觸所作的詩賦文章,學習大齊律時發現的特殊律例,遇到的術算難題與有趣解法,哪怕只是在尊經閣發現值得推薦的好書……凡有所得,大家儘可交流。”

 “……最後,咱們再將經過交流整理的有價值內容彙總起來,變成《致知集》。”

 謝拾想起在夢中見過的那些半月刊、月刊、校報之流,露出個滿懷憧憬的笑容。

 “……由大家親筆寫就的《致知集》,不僅方便交流彼此所得,還會記載我們每個人的進步,將來「致知社」超越「橫渠文社」時,或許《致知集》亦隨之名動天下!”

 才結成大貓小貓二兩隻的文社,就篤定將來要超越「橫渠

 文社」了,幾人不得不說謝拾一句——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雖則如此,幾人卻瘋狂心動。

 ?本作者嬴天塵提醒您最全的《修不成仙的我只好考科舉》盡在[],域名[(()

 倒不是妄想超越「橫渠文社」,只是《致知集》未免太合他們心意,令人無法拒絕。

 立德,立言,立功,二不朽也。

 《致知集》不也算是一種立言嗎?

 如今只是小打小鬧,焉知將來不能如勵學文社一般壯大,甚至出版《致知集》?

 此念方起,幾人的目光便不由自主地飄向叔叔家有書肆與印坊的肖瑞雲,以及未來岳父家有書肆與印坊的姚九成——毋庸置疑,他們先天便有相關優勢!

 這一刻,幾人狠狠心動了。

 決定了,《致知集》必須要有!

 商量過後,他們暫定為月刊。

 肖瑞雲主動提出可以幫忙刊印。

 為豐富《致知集》的內容,壯大致知社規模,幾人決定之後有機會就從府學拉人。

 張宥冥思苦想,搜尋認識的好苗子。

 ……那個某某某,術算之道稟賦驚人,不過向來不受訓導重視,之後就拉過來!

 顧懷璋在為數不多的熟人中挑挑揀揀。

 ……那個某某,學問深厚,詩賦一流,向來在府學名列前茅,拉過來拉過來!

 姚九成腦海中浮現出諸多人選。

 那個某某,那個某某某,還有那個某某某……總之,都是咱們「致知社」需要的人才,找準機會給他們統統一網打盡!

 或許是想到相當美好的未來前景,二人嘴角不約而同浮起一抹美妙的弧度。

 謝拾更是異想天開:“……何訓導書畫雙絕,可以請他為《致知集》作畫作序。”

 以他對何訓導的瞭解,後者定然不會拒絕,指不定還會以為頗有紀念價值。若是一聲不吭,何訓導事後許是要怪他見外——如此有意思的事情,都不帶他一起。

 事實證明,謝拾沒有猜錯。

 不久後,得到謝拾邀請的何訓導不僅欣然同意作畫作序,還主動表示他也要入社。他可以做編輯幫忙審稿、點評以及潤色。

 謝拾當場打出一個問號。

 “先生不是早就入了橫渠文社嗎?”

 何訓導立刻吹鬍子瞪眼睛,振振有詞地表示:“大齊律又不禁止多次結社。”

 謝拾:“……”

 好吧,何訓導喜歡就好。

 相當於白嫖了一位訓導的指點——除了謝拾之外,其他人可不敢想自己私下寫的每一篇詩文都能獲得訓導的批閱,一般而言,只有月考時才有這個機會——顧懷璋幾人恨不能舉雙手雙腳贊同何訓導加入。

 以上乃是後話,暫且不提。

 書歸正題。二言兩語定下《致知集》的刊印,謝拾才有功夫關心肖瑞雲此行目的。

 “險些忘了正事。”肖瑞雲猛然醒過神來,“《神仙志》改編排演已畢,預計半月後在登雲樓首演,知歸可別錯過了。”

 登雲樓集

 () 茶樓與戲院於一體。若說勾欄瓦舍面對低端市場,光顧者以市井百姓以為主;明月湖的歌臺舞榭面對高端市場,賓客以文人墨客為主;那麼登雲樓就是二者合一兼而有之,可以說是雅俗共賞。

 最重要的是,其背後的東家就是肖瑞雲。這是當初肖家二老分給他的家產之一。

 他又順便邀請了姚九成二人。

 謝拾不由感慨:“慶之這回可是給了我好大一個驚喜,想不到你動作如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