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兒夢蟲 作品

第430章 明初文人多不仕!

  “你不要忘了,明初那儒士夏伯啟叔侄,就是最好的例子!”

  此話一出,李弘壁先是一愣,隨即臉色變得嚴肅了起來。

  明初儒士夏伯啟叔侄,也算是地方上有名的儒生了,結果大明王朝鼎定天下後,卻不願入朝為官,反而是自己剁掉左手大指,以此表明不願出仕明朝的決心。

  然後就是,太祖朱元璋聞訊後勃然大怒,命將夏伯啟拿赴京師,並親自審理了此案。

  重八同志也很有意思,跟這夏伯啟講了講王朝更替的道理,希望這廝能夠回心轉意。

  可是夏伯啟不但嘴硬,而且骨頭也很硬,就是看不起草莽出身的老朱家,更看不起暴虐無道的太祖朱元璋。

  於是乎朱元璋暴怒之下,直接下令將這夏伯啟叔侄梟首示眾,並且籍沒其家,“以絕狂夫愚夫仿效之風”。

  明初文人多不仕,除了這夏伯啟叔侄外,還有蘇州人姚叔閏、王諤也因拒絕作官被處死,全家籍沒。

  實際上,這些文人之所以不願入大明做官,無非就是那麼幾個原因。

  第一種寧肯被朱元璋殺掉也不為官的是“不忘故國”元朝遺老遺少。“忠君”與“恪守君臣大義”,是儒家一直提倡的。這些人正是抱著“忠臣不事二主”的心態拒絕朱元璋的徵召。

  第二種就是那些參與編修《元史》的大儒為代表的文人。

  他們只是負責編修《元史》,等同是變相臣服於太祖朱元璋的淫威之下,並不能算是真個就出仕了。

  《元史》編完了,人家就會離京回鄉,繼續過日子去了。

  既然有“不才明主棄”的一心想當官的,自然就有想“悠悠望南山”的隱逸之人。

  元朝文人入仕,阻礙重重,所以很多文人乾脆就隱逸于山林鄉間,治學著書,講學授課。

  而元末戰火紛飛,他們更是無心入仕,於民間養望成了當時的一種風氣。

  這些大儒名士更是如此,而且大儒名士多為士紳階層,吃穿住用行都不愁,又是大多年邁,所以自是不願去那官場中蹚渾水。

  更何況,明初朱元璋的官可不好當,動不動就可能會有身死族滅的下場!

  第三種,就是應召入朝的,卻很快就辭官不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