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楊 作品

第768章 人才悲哀




一旦形成巨大的消費市場效應,資金能夠快速地流通,人人有錢賺,人人有事做,社會自然會繁榮起來。



“只有自由的資本市場才能夠打敗人性的弱點,真正起到扶貧攻堅的效果!”



陳少平不由得又想起了自己岳父大人的經典論述。



但要想將一個地區的經濟搞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國家投入兩千億的資金在這裡,形成一個巨大的金錢漩渦。



企業家、私營老闆、地產商所有人都衝著這兩千億而來。



他們可以承諾一切,但只要項目補助到手,就有可能全身而退,只留下一個空架子!



他們的眼裡只有錢,只要有利可圖,只要錢到手,他們會立即撤退……



在這片土地上,在企業做大後,就很少有靜下心來繼續發展業務的人。



他們藉助公司的聲名和影響力在各個經濟熱土撈金,四下建廠,隨意擴張……



只要錢到手,立即就走。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企業家們,他們中大多數人也是在地方政府手上吃過大虧!



他們苦心經營,長線投資,認真做企業,也和政府簽訂了長遠的戰略合作目標,企業也經過多年的運營開始實現盈利,勢頭一片大好……但在這個時候,政府開始換屆!



新來的大領導有自己的想法,上官上任三把火,通通一陣燒,會議一開,發展重心一轉移……企業家們五年經營的心血立即付之一炬……



新官不理舊賬,血淋淋的教訓啊!



究其原因:這片土地上根本就沒有完整的市場經濟,計劃經濟壓倒一切!



任何一個民營企業家都是在苟延殘喘,能活下來,並且做大做強無不是迎合了某一項政策的大潮流……又或者是背後有大人物做靠山!



一旦政策變了,或者大靠山倒了……所有的一切都做虛無,不過是黃粱一場大夢。



武俠泰斗金大俠筆下一句“空負安邦志,遂吟去國行”早已經道盡這片土地上的人才悲哀。



“黃鐘譭棄,瓦釜雷鳴”,長使英雄淚滿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