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皇帝培養計劃

  但整體來說,還是好的一方面多一些,人們總還能安穩的生活下去,即便是有些劉大毛那樣的流民演變而出的動亂,

  也總能逢凶化吉的遇難呈祥。

  在郝仁的講述裡,他好像對待那些不事生產的打家劫舍的梁山匪寇們沒有絲毫的同情,

  卻不記恨因為災荒失去了土地而被迫害人的劉大毛他們。

  雖然劉大毛他們的做法郝仁不贊成,但是對這種事情的出現,郝仁認為官府也有一定的失職成分。

  這點趙禎在思考了一會以後,點頭認可了郝仁的這番觀點。

  同時激動的握著郝仁的手,有些感謝郝仁能夠對他如實的講述這些事情,能夠讓他去對皇宮之外千里之隔的地方,

  那些同屬他治下的子民的生活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而且郝仁的講述裡面,十分的客觀全面。並沒有什麼功利的成分,

  彷彿自己不是官家他也不是臣子,這也不是什麼君臣奏對,

  只想兩個相見恨晚的朋友茶餘飯後聊天時娓娓道來的一樁很平常的事情。

  這就讓趙禎十分感動了,以前臣子們上的奏章札子,要麼一片歌舞昇平百姓豐衣足食天下太平!

  要麼就是哪哪地方出現了嚴重的災情,百姓全部水深火熱,當地大小官員全是貪官汙吏一地的碩鼠,不全部殺之不足以平民憤。

  有時候為了攻訐政敵還會胡亂的編造。

  每每都讓趙禎頭疼,無從分辨其中的真假,只能交給各位宰執,讓他們一點點核實查證。

  而郝仁就不一樣,他沒有什麼功利之心,就是講述的真實的人和事,不偏不倚,沒有任何的傾向性,

  自己就能夠很輕易的從其中獲取最真實的情況。

  比如拿小林村民而言,也會受災,也會捱餓,但好歹是有一些收成,配合著野菜什麼的,村民們通過自救,不需要官府的敢幹預,也能做到不至於餓死人。

  而郝仁所說的那劉大毛那群流民所在之地就不一樣,那是顆粒無收,只能依賴官府的救濟,當地官府不作為,他們就只好流竄到其他的地方。

  而鉅野縣縣令龐策曾組織豪門富商獻糧施粥,也就極大的緩解了流民的壓力。

  而人心不足蛇吞象,得到救濟的災民大部分都心滿意足,卻又有人面對誘惑鋌而走險,最終落得個個身死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