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紅了 作品

第443章 三教要義,前來討教

    對於此情此景的疑惑,顯然並不是一個人的疑惑。

    在場的很多看客們,心中都有著這樣的疑惑。

    有些心思敏銳的人便在想著,自古以來儒釋道三教,都是以儒為首。

    釋教和道教誰排老二,就要看當朝皇帝的意思。

    離陽崇道,故而道教在離陽境內是越發的鼎盛。

    那北莽也是一樣,所以,都走到了崇道滅佛的這一步。

    今日之佛道之會,從明面上來看,的確是佛道勢微。

    若非兩禪寺名聲不小,李當心又曾經做過不少令世人為之驚歎的事情。

    今日之佛道之會,恐怕不會有這麼多人前來一觀。

    此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臺上葉千秋的身上,都在等待著葉千秋開口。

    他們倒是想聽一聽,身為天下第一人的葉千秋會如何回答李當心的這個疑問。

    葉千秋坐在蒲團之上,稍微思索了一番,方才開口。

    “佛教之中,尚且有大乘、小乘之分,更何況天下間的袞袞諸公。”

    “在貧道看來,大道天機,總是會懸留一線。”

    “十死無生的事兒在三教之中不會發生。”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今日佛教勢微,來日未嘗不會鼎盛於天下。”

    “無論是儒,是佛,還是道,大難來臨時,唯有自守本心者,方才能得己道。”

    “佛家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空空如也。”

    “《金剛經》中也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既然萬法皆空,那佛教今日之困境,到頭來自然也是空。”

    “現在有,過一陣子就消失了,現在沒有,過會兒也就出現了。”

    “李禪師執著的東西,其實不過空空如也。”

    “貧道有一句話贈給李禪師。”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葉千秋唸完這句,便閉嘴不言。

    四周的看客們,有人面容驚訝,有人若有所思,還有人喃喃自語。

    有參習過佛家經典的人,越唸叨這最後一句佛偈,便越是心神搖曳。

    當然,大多數只懂得習武的武夫江湖客們,自然是聽的雲裡霧裡。

    而坐在對面的李當心聽到葉千秋如此解釋。

    不免也有些心神震動。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李當心再復念這一句,霎時間,心中諸結在這一刻便全部解開。

    李當心笑了起來,他朝著葉千秋雙手合十,略微低頭,道:“沒想到葉真人對我佛家禪理也如此精通。”

    “這一句佛偈,真是令貧僧佩服。”

    葉千秋笑了笑,道:“這也不是貧道所言,只不過是貧道從一位大德高僧處聽來的罷了。”

    李當心道:“哦?敢問這位大德高僧身在何處?如若有幸,貧僧倒是想去拜訪一下。”

    葉千秋道:“那恐怕是有些難了,這位法號慧能的高僧早已經圓寂多時了。”

    李當心一臉可惜,道:“看來世上還真有不世出的佛門高僧。”

    “連我也從未聽說過這位慧能法師。”

    葉千秋淡淡一笑,不作解釋。

    這時,李當心又道:“方才葉真人說我佛家講空。”

    “那在葉真人看來,道家、儒家又講什麼呢?”

    李當心這個問題一出,頓時引得不少在場儒家弟子心中一動。

    他們倒是想聽聽葉千秋對儒家的見解。

    葉千秋慢條斯理的說道:“那貧道就先講一講儒家。”

    “貧道以為,儒家講究的是一個誠字。”

    “誠者,聖人之本,天之道也,不誠無物。”

    “誠是一切德性的基礎,有誠方有德,無誠則無德。”

    “正所謂言必行,行必果,便是要以誠為基礎。”

    “讀書人以誠為本,方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

    葉千秋又是一番慷慨陳詞,讓在場之人,特別是一眾儒生頗有一種聽聞儒家聖人講儒道的感覺。

    待葉千秋將儒家之誠講的差不多了,還有人意猶未盡,忍不住朝著臺上葉千秋高呼道:“葉真人高見,令吾輩讀書人汗顏。”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世上讀書人,又有幾人能做到。”

    “能做到誠者,已經算是不錯的儒家弟子了。”

    葉千秋朝著那喊話之人微微一笑,道:“儒者,為歷代王朝統治不可不用之人,但並不是所有讀書人都配稱為儒家弟子。”

    “世上,能恪守德行,做一君子者,少之又少。”

    “故而,才有今日天下之亂局。”

    那人微微頷首,嘆道:“知易行難,聽葉真人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葉千秋笑了笑,不再看向那人,而是繼續說道:“說了佛、儒,也該講一講我道家講究什麼。”

    “當今天下,無論是離陽、還是北莽,都崇道抑佛。”

    “然而,能入道者,其實寥寥無幾。”

    “我道家講的是一個虛字。”

    “很多人在認識道家思想的時候,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道家是強調“無”,強調把世上所有的事物以“沒有”的觀念對待。”

    “無就是空,空就是沒有,其實這種認識是有問題的。”

    “道家的“無”並非是沒有,道家的“無為”是“無所不為”,是“有所為有所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