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泉州船廠

 “差遣”始於隋唐。 

 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經過十多年的南征北戰,滅了南平(又叫荊南)、荊楚、後蜀、南漢、南唐五個國家。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這些國家那也是有一大批官員的,怎麼安置是個頭疼的問題。 

 總不能讓人家都下崗吧,而且有些人也是“有功”的。 

 於是宋太祖就把“差遣”制度發揚光大。 

 這些被滅國家的文武大臣,各級官吏,仍然擔任原職。 

 原來是縣令的還當你的“縣令”,原來是知州的還當你的“知州”,聖旨一下,皆大歡喜。 

 反正給誰打工都是打工,無非換個老闆罷了。 

 官職不變,這就是所謂的“本官”,又稱為“執事官”。 

 品級不變,工資俸祿不變。 

 只不過這些人的“權利”沒了,從原來所在政權中的“實職”變成了大宋政權中的“虛職”。 

 宋太祖需要這些人,但又不能信任這些人,故而把這些人“虛化”。 

 緊接著就從自己人之中挑選適合的人員,充斥到地方,擔任“差遣。” 

 “差遣”本身是沒有品級的,擔任“差遣”之人的品級在於他的“本官”。 

 比如說給事中某某某知某州事,給事中就是他的“本官”,品級為正五品上。知某州事是他的“差遣”。 

 這是從宋太祖開始一直到宋神宗元豐改制之前的情況。 

 元豐改制之後,給事中某某某的“差遣”知某州事,就變成“本官”了。 

 這時候的“差遣”就定品級了。 

 而原來某某某的“本官”給事中變成只發工資而不定品級了。 

 比較繞口,簡單一點: 

 元豐改制之前,“差遣”無品級,品級在“本官”上。 

 元豐改制之後,“差遣”有品級。 

 舉例說明,元豐改制前,范仲淹的差遣是任參知政事(副相),本官為右諫議大夫(正五品上)。 

 此時的范仲淹官職很高,級別很低。可見,范仲淹的差遣(參知政事)是沒有品級的,品級在他的本官右諫議大夫上。 

 元豐改制後,范仲淹的差遣就有了品級(副相,正二品。) 

 就拿後世來說,縣處級是官員的級別,拿多少工資,享受什麼樣的待遇。 

 而局長才是職務。 

 被提拔為兵部尚書的鄒渢,其實並不管兵部的什麼事兒,也就是“本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