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幽雲十六州

 所謂的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幽薊十六州,古代地理名詞,指中國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雲州(今山西大同)為中心的北方十六個州。 

 十六州包括:幽州(北京)、順州(北京順義)、儒州(北京延慶區)、檀州(北京密雲)、薊州(天津薊縣)、涿州(河北涿州,劉備老家)、瀛州(ying,二聲,河北河間)、鄚州(mao,四聲。河北保定,張合、楊延昭都在這裡戰鬥過。)、新州(河北涿鹿)、媯州(gui,一聲。河北懷來)、武州(河北張家口)、蔚州(河北蔚縣)、應州(山西應縣)、寰州(山西朔州東部)、朔州(山西朔州,古代又稱馬邑,漢武帝馬邑之謀的發生地。)、雲州(山西大同)。 

 燕雲十六州的丟失責任在那個兒皇帝石敬瑭身上。 

 從此中原王朝的北大門被打開,成為噩夢般的存在。 

 這是趙二那一句“在德不在險”就能解決的問題麼? 

 當年太祖趙匡胤取代後周之後,燕雲十六州之事一直耿耿於懷,但卻又無可奈何。 

 太祖皇帝把主要精力用在解決南方割據勢力上,根本騰不出手來顧及北方。 

 哪有同時發動南北兩場戰爭的,那不是夏季把扯淡麼。 

 嗯,也可以同時開打,不過那是驢車皇帝乾的事兒。 

 太祖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用了一個非常無奈的辦法:“攢錢。” 

 也就是“封樁庫”。 

 為了中原王朝的屏障,趙大可謂操碎了心。 

 太祖駕崩,驢車皇帝信心滿滿。 

 剛剛解決了北漢,並且在賞銀未發,將士疲憊不堪,強行遠征千里之外的幽州。 

 從將軍到士卒怨氣十足,又不敢發作。 

 在這個時代,當兵拿錢這種觀念天經地義,根深蒂固。 

 你不給點錢,誰給你賣命。 

 當兵打仗,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老子只認錢,管你丫的皇帝是誰,跟老子有錘子關係。 

 這便是趙昺不斷嚴令任何人不得剋扣糧餉、賞銀的原因。 

 以史為鑑,趙昺是真怕了,害怕頃刻間大好的局面灰飛煙滅。 

 幽州自古都是軍事重鎮,城牆堅固,豈是那麼容易打下來的。 

 人家韓德讓好歹也是遼國名將,圍困幽州能讓人家乖乖聽話出城投降? 

 圍師必闕,圍點打援。 

 最好的辦法就是以部分兵力圍困幽州,誘使韓德讓出城,消耗其兵馬。 

 其餘埋伏在遼國援軍必經之地,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太宗皇帝等啊等,等的花都謝了,也沒等到韓德讓的出城投降。卻等來了十萬遼國鐵騎,並且是一人手持兩個火把的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