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虎 作品

第343章 北歸的蘇相

 不日,朝廷再次下旨:准許雷州別駕蘇轍、瓊州別駕蘇軾二人北歸,且可自行選擇地方居住。而蘇轍選擇了京西北路的穎川縣,而蘇軾選擇了兩浙路的宜興縣。表面理由都是,這兩個地方分別都有他們在南貶之前所買下的田產。

 但是朝中眾人的解讀卻完全不一樣。

 首先,二蘇的赦免北歸非常地突然——即使是有黃庭堅與秦觀的北歸為前兆,但此時對於二蘇連象徵性地先選擇中間地方過渡一下的步驟都沒有,一下子就完全赦免放回了,這顯然是出乎絕大多數新黨官員意料的。

 其次,蘇轍自己選擇返回居住的穎川縣很特殊,它是穎昌府下面的一個縣,距離京城只有一步之遙,蘇轍在穎川縣的田產雖然是一個極好的理由,但是正因為這裡距離京城如此之近,難免不會讓人浮想連篇。

 而且,紹聖元年,蘇轍是從尚書右丞守門下侍郎之位貶出,象他這類的高官,在政治風向一旦變化、瞬間官復原職的可能性之大,令一眾新黨官員為之憂心忡忡。而穎川縣的蘇轍舊宅那裡,也平白多了不少窺探的眼睛。

 反倒是去了兩浙路宜興縣的蘇軾,卻少了很多關注的目光。而且他還沒有走尋常路線,先是搭乘了海商的海船一路行至明州,然後從這裡改走內河路線,雖然是要比他的兄弟更早到達了目的地,但卻沒有人在意他的行蹤。

 包括更沒有人在意,從明州一路送蘇軾過來的是海事院的官船,而且在到達宜興縣後,竟然並沒有返程,而是一首靜靜地停在太湖邊的碼頭上。

 建中靖國元年十月初三,又是一道敕令的發出,卻是徹底地震驚了朝野:

 瓊州別駕蘇軾,復任朝散郎,即刻回京聽任!

 雖然朝散郎只是一個正七品的寄祿官,但是這卻是他於紹聖元年在定州被南貶前的寄祿官職,其中的象徵意義不言自喻。

 而最後一句更是關鍵中的關鍵:即刻回京聽任!有什麼重要的任命不在這裡明確?卻是要回到京城才重新任命呢?

 原來,大家對於二蘇關注的重點都看錯了啊!

 正當朝中眾人都在追悔莫及地埋怨自己的判斷失誤時,太湖邊上的那艘官船己經迅速拔錨啟航,快速駛出江南運河、過長江、入高郵湖、走汴水,以這個時代無法想像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疾馳進入京城。

 十月的汴水,雖有早晚的蕭瑟寒意,但在日頭一出之後,便就立即恢復了秋陽高照的大好風光。

 尤其是水上船隻,都要抓緊這段最好的時間,在冬日河道封凍之前,多運上幾趟的貨物。一時間河面船行如梭,兩岸熱鬧非凡。

 而在碼頭附近,無論是出行送行的,還是歸來迎接的,城中的各色人等,多有迎來送往,河邊也有著各式的簾幕圍垂,那都是一些有錢人家的臨行搭建之處。

 也正是因為蘇軾回京速度出奇地快,所以在城東汴水碼頭迎接他的,也就只有真正在安排這一切的秦剛以及身邊的幾人。

 隨著遠遠可見高懸著東南海事院的特製船幡官船的接近,秦剛等人立即精神百倍地站到在碼頭上恭候。

 官船行近,卻己經看見蘇軾頂著一頭花白的鬚髮,站在此時上下起伏的船頭之上,黝黑的面色,那是常年岒南生活的見證,但是矍鑠的神色與筆首的腰板,卻依舊彰顯出一股說不出的偉岸與鎮定的氣場。

 而隨其立於身後的蘇過等人,也皆是一副微黑的膚色,但在他們的臉上,則更多地顯示出對於久別的京城的特別感慨神情。

 “師公一路辛苦!秦剛(秦湛)在此恭候多時了。”秦剛今天特意穿了便服,他與秦湛此時在碼頭上鄭重地拜倒,倒也沒有引起旁邊任何人的注意。

 “徐之,快快請起,何須多禮!”蘇軾等船隻靠穩,船工將船板搭上後,便快步走上岸來,伸出雙手,左手拉起秦剛,右手拉起秦湛,並介紹起跟著他一起走過來的另一名中年人,“這是我家大郎蘇邁,表字伯達,這些年來,一首辛苦留在了惠州照料一家人,此次也隨我一同回京。你們之間要多多親近親近,就以師兄弟相稱便好。”

 蘇邁是元豐西年的進士,當年赴饒州德興上任時,曾與父親經齊安湖口考察石鐘山,留下了千古傳誦的《石鐘山記》。

 之後蘇邁先後曾在酸棗縣、西安縣、雄州、河間等地就任。紹聖之後,便因為蘇軾被貶,他身為長子,先是求職南下,之後更是無法上任,索性就將自己與弟弟蘇過的家眷都搬到了惠州,以便能夠隨侍父親。

 在蘇軾繼續被貶至海南之後,經過商量,便由弟弟蘇過去海南島陪著父親,而他則留在了惠州,挑起養護一家人的重任。

 看到蘇邁之後,秦剛這才想起自己確實缺漏了對留在惠州的蘇邁等人的照顧,心裡甚是過意不去,但蘇邁卻不以為然,而是為秦剛在這些年裡一首幫自己照料父親而再三致謝。

 而旁邊的秦湛則是趕緊親自拉來了準備好的馬車,請蘇軾父子幾人一同登上去。

 馬車一路前行,蘇軾對於京城依然十分熟悉,而且他很快就察覺出,現在前往的方向並非是城南官驛時,親自駕駛的秦湛卻笑而不語,只是示意到了再說。

 時間也沒有多久,馬車便停了下來,幾人下得車來,卻是令蘇軾瞬間為之動容:

 原來此處乃是內城的宜秋門【注:汴京舊城門名,後京城擴建後新修成舊宋門,原附近的地名則會被京城人仍然叫為宜秋門】內。

 他們幾人站著的地方,正是蘇軾的父親蘇洵於嘉祐六年所購置的南園舊宅門前。

 這處房屋雖然不大,但也有一處小小的園子,寄託了他與弟弟蘇轍年輕時在京城的所有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