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烽起荊襄

 荊州,南郡,襄陽城。

 長史龐嵩在親兵的指引下匆匆走進大都督府的書房,還未來得及跟荊州大都督杜羨見禮,杜羨便交給他一封信要他一看。

 龐嵩也沒有多問,當即拆開一看,只略略看了個大致,眉頭便幾乎鎖成了一團。

 信是鎮守夏口的將領蔡範派人快馬加鞭送來的,信中說夏口水寨的水軍在夏口城附近的水域攔截了一支走私的船隊,從船上繳獲了大量來自徐州的軍糧,詢問大都督要如何處理這一百多船徐州軍糧。

 看龐嵩眉頭緊鎖,杜羨也不由嘆了一口氣:“蔡範哪裡是繳獲了一百多船軍糧,分明是繳獲了一百多船燙手山芋,不如我乾脆派人去南陽郡跟蕭恪的人交涉一下,將這些軍糧直接送去宛城算了。”

 “大都督,恐怕現在送回去已經來不及了。”

 龐嵩卻是長嘆一口氣,語氣中滿是無奈。

 杜羨有些不解看著龐嵩:“龐長史何出此言?”

 龐嵩看著手中的書信,目光凝重道:“大都督,蔡將軍犯了一個大錯,恐怕已經無法挽回了。”

 “哦?蔡範犯了什麼大錯?”杜羨不動聲色繼續追問,心中卻有些不以為然。

 因為在荊襄的世家大族中,素來以蔡、龐、蒯、黃四家居首,而蔡、龐兩家又在蒯、黃兩家之上。

 蔡龐兩家實力不相上下,他們的子弟和門生故吏幾乎遍及整個荊州的官場,為了爭權奪利,兩家之間可沒少明爭暗鬥,杜羨對此早就習以為常了。

 因此,如今聽到龐嵩一開口便說蔡範犯了一個無可挽回的大錯,杜羨自然不會放在心上,只當是龐嵩趁機中傷蔡範,以此來打壓蔡家。

 龐嵩知道杜羨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便耐心解釋道:“大都督,若是之前蔡將軍發現船上裝的都是徐州軍的軍糧,便立即放行,就可以徹底撇清關係,最後不管是徐州軍中有人在倒賣軍糧,還是徐州軍在借用民間船隊運送軍糧去南陽郡,都與我們荊州無關了。”

 “可蔡將軍千不該萬不該,就是不該將這一百多船糧食帶回夏口水寨……大都督不妨想想看,若是徐州軍那邊一口咬定我們荊州派水軍劫走了他們的軍糧,我們荊州就是渾身長嘴也解釋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