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廣陵造船

 畢竟荊州軍也是正規軍,不同於林玄手下那群烏合之眾,樊城和江陵又是長江北岸的軍事重鎮,防守極為嚴密,若沒有水師在江面上協助,想要攻下這兩座軍事重鎮只怕難於登天。

 而造船所這邊得知大將軍要來視察,都船令申雍和都尉洪奕早早率領全部工匠和駐軍士兵守在造船所的大門外,恭候蕭恪的到來。

 隨著一陣急促的馬蹄聲,蕭恪在眾多將領和親兵的護衛和簇擁下出現在造船所外面的官道上,不多時便到了大門附近。

 申雍和洪奕慌忙領著眾多工匠和士兵迎了上去,一齊對著蕭恪躬身行禮道:“下官(草民)參見大將軍。”

 也許是因為徐州軍新近奪取了南陽郡的緣故,蕭恪心情很是不錯,騎在馬背上對著眾人輕輕一抬手,笑笑道:“你們不必多禮。”

 “謝大將軍!”

 眾人一齊謝過蕭恪,心中的緊張和不安一時間都淡化了不少。

 因為他們都發現,眼前的大將軍似乎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般盛氣凌人,反而顯得平易近人。

 蕭恪騎在馬背上,望著造船所周圍一排排民房和大片大片的農田,心中很是感慨。

 兩年前他來過一次這裡,那時候這一帶都很是荒涼,就連造船所裡面也是雜草叢生,只有幾十名士兵無精打采守著造船所,以免附近的盜賊和百姓來破壞和偷盜造船用的良木。

 之後正是因為他要重新建造這些軍船,才不惜重金招募來大量的船匠,這些船匠又帶來了他們的家眷落戶在附近,才讓這裡在短短兩年時間內發生了這麼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原來的荒無人煙變成如今的生機勃勃。

 隨後,蕭恪翻身下馬,在眾人的簇擁下進入了造船所內,沒有做任何停留便直奔港口。

 作為蕭恪親自任命的都船令,申雍自然知道蕭恪對於造船之事的重視,便直接將蕭恪等人領到最大的一艘海鶻船前面,語氣頗為自得道:“啟稟大將軍,這便是已經完工的海鶻船中最大的一艘,長十三丈,寬三丈,高一丈五,可上水軍二百人,其餘海鶻船小一些,但可上水軍一百五十人。”

 蕭恪仰頭看著眼前的海鶻船,目光若有所思。

 其實古人造船一般不太重視航海性能,但大寧因為海外貿易繁榮,也對造船業產生了一些衝擊和推動。

 之前水師常用的樓船、艨艟、鬥艦、走舸和遊艇在內河倒是暢通無阻,可一旦出海遇上大一點的風浪,便很容易發生顛簸,到時別說作戰,就連自保都有些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海鶻船便應運而生,它採用頭低尾高和前大後小的結構,如鶻之狀,舷下左右置浮板,形如鶻翅,如此一來,船的穩定性便得到了極大的保證,即使在海上遇上再大的風浪,也不會發生傾側。

 除此之外,船艙的左右都以生牛皮圍覆成城牆狀,以防止巨浪襲來打碎木製的船體,還可以防止敵軍火攻。

 牛皮牆上還要再加搭半人高的女牆,牆上分佈有弩窗艦孔,以便水軍攻擊敵人。